第503章 光学隐形技术(2 / 2)

我的人生模拟器 凿砚 2499 字 1个月前

“哈哈!声誉?我早就被他们恨得咬牙切齿了!”

陆离笑着摇了摇头,“除非我投靠他们,否则,我跟他们就只能是敌人。如果能干掉我,他们早就动手了。”

“干掉您?不会吧?您这样伟大的科学家……”

温婉妹子满脸惊骇。

“吾之英雄,彼之仇寇。我的科研成就越大,他们就越要干掉我!这是必然的。”

陆离的脸色一片冰冷。

这还只是浮点探针技术呢?如果他们知道我已经研究出了基因芯片技术,还有以后要拿出来的可控核聚变技术,他们的反应还会更加激烈。

帝国主义亡我之心不死!这是注定的敌我矛盾,没有丝毫缓和的余地。

既然如此……那就必须继续加强军事实力了。

陆离把温婉妹子打发了下去,起身走出了覆旦医学院的实验室。

“去宝山基地!”

坐上汽车,陆离向田助理吩咐。

“是!”

田助理连忙发动汽车,驾驶着这辆特制的防弹汽车,一路驶向宝山基地。

陆离如今乘坐的汽车,又用新材料新技术进行了更新换代,用上了陆离研发的钛铬碳化钽硬质合金装甲板。

在军方测试中,这辆防弹车的防护能力,可以抵御单兵反坦克导弹的轰炸,防护等级跟国家领导人的专车是一个标准。

汽车很快就抵达了宝山基地。

陆离直接进入地下实验室,又准备拿出一项新的科研成果。

在避难所的高科技领域里,陆离还有两项关键技术没拿出来,一项是光学隐形技术,另一项是蜘蛛机器人技术。

蜘蛛机器人技术,还可以引申出各种机器人。这是一项大工程,暂时先不急着拿出来,先拿出光学隐形技术吧!

光学隐形技术,在军事用途上具有重大价值。

现阶段的所有隐形战机,全都是雷达隐形,只是雷达反射面很小,很难被雷达侦测。如果采用可视化视频扫描方式,任何隐形飞机都逃不脱侦测。

可视化视频扫描方式,已经在卫星技术上广泛应用,卫星图像可以轻松拍下任何隐形战机。

如果让隐形战机,甚至是其他军事装备上,全都安装了光学隐形设备,那就可以做到完全隐形。

想像一下,隐形飞机飞过,雷达侦测不到,卫星拍摄不到,甚至连眼睛都看不到,威力会大到什么地步?

在各处军事基地安装了光学隐形设备之后,敌国的侦查卫星根本拍摄不到任何图片,看不到任何东西,对我们的军事部署和军事调动,完全一无所知。

核弹发射井,卫星拍不到了。核弹发射车,卫星拍不到了。核潜艇是否出动,战略轰炸机是否出动,完全拍不到了!

战略威慑会大到什么地步?

陆离的嘴角浮起了一抹冷笑,你们要恶心我?那我就给你们一下狠的,让你们的侦查卫星全都变成瞎子。

光学隐形技术,并不科幻,更不魔幻。

本质上来说,人能看见东西,并不是真正的看见了物体本身,而是人体的视觉神经接收到了物体反射的光信号。

光是一种电磁波,碰到物体后会被反射回来。当可见光照射到物体上时,会在物体表面发生反射和散射,这些反射和散射出来的光,被人眼接收到了,人就看到了物体。

反过来,如果让物体不再反射光线,而是让光线“绕过”物体,就实现了光学隐形。

实现光学隐形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扭曲光线,这需要强大的能量,以电磁波的形式扭曲光线,使之不出现反射和散射现象。

当初,在辐射剧情里,王医生身上带着的光学隐身仪,一个巴掌大的小盒子,就是用的这种扭曲光线的“主动隐形”方式。

要实现扭曲光线的主动隐形,就需要强大的能量,这就只能在实现可控核聚变之后才能拿出来了。

但是……除了这种扭曲光线的主动隐形方式之外,还有一种被动光学隐形。

这种被动光学隐形,不是通过能量场扭曲光线,而是用一种特殊的材料涂层,使得光线在涂层中折射穿过,不产生反射和散射。

这个原理很简单,现实中也已经研究出了被动光学隐形的原理。

如果用透明的玻璃,搭建成一块正六面体,处于正六面玻璃体中间的物体,就能实现光学隐形。

理论上的光学隐形技术早就存在了,问题是……真正能走向实用的被动光学隐形技术还不存在。

陆离这里却已经有现成的了!

被动光学隐形技术,其实就是一种特殊的透光涂层。

在避难所科技里的被动光学隐形涂层,使用的是纳米镁氟银涂层。

光线在纳米镁氟银涂层中传播,就像水流绕过石头一样,不会有反射和散射,结果就是……从物体正面仅可以看到穿透到背面的光线,一眼望去,就是空无一物!

要解除光学隐形也很简单,只要让表面结构不在平滑,改变光线折射方向,就能解除光学隐形。

这种光学隐形,当然还存在一些不足。比如隐形飞机打开弹仓的时候,会导致表面结构不再平滑流畅,就会解除光学隐形。

但是……都打开弹仓了,就等于潜行贼已经捅出背刺了,看不看到已经无所谓了。

接下来,陆离把纳米镁氟银涂层的光学隐形原理,以及涂层制备工艺,全都详细的写了下来。

“田助理,你来一下。”

陆离又把田助理召唤了过来,伸手递出纳米镁氟银涂层的技术资料,“我的新成果,报上去吧!”

“是!”

田助理伸手接过技术资料,心头一片平静,没有丝毫惊讶。

陆教授随手拿出新成果,这不是正常现象吗?我已经习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