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洛阳离开安宁县的消息终究还是传开了,即便周麟和武成都是嘴巴紧的人,可县学那边始终不见人,总之还是有人过问的,所以很快整个安宁县都知道那位写《聊斋趣谈》的神童跑了,那究竟《聊斋趣谈》还有没有续集?
在这个咨询娱乐都非常欠缺的时代,看或者是听别人讲《聊斋趣谈》已经是诸多老百姓唯一感兴趣的事情,北方草原如何南方的乱匪怎样,跟日出而作日落而入的老百姓其实没有任何关系,老婆孩子热炕头,如果能够听听故事那就更舒服了,毕竟南方其实不缺粮,只要不是吏制过于残酷的话,像李家村那样的地方日子过的并不难。
就在李洛阳离开不久之后,安宁县城外出现了两个读书人打扮的身影,他们骑着小地方很难得一见的高头大马,身上穿的衣服虽说颜色不显眼,但细看却是苏杭那边才有的缎子,价格绝不是寻常人家可以问津,神态颇为倨傲,到了城门口都没有下马的意思,顿时引起城门卫兵的不忿,直接将手中的红缨枪给撑起来,低喝二人出示路引。
无路引不出门,这是朝廷的规矩。
面对咄咄逼人的城卫兵,那二人脸色颇有些嘲弄,其中一人自怀中摸出路引递给城卫兵,却因为马儿太高,所以城卫兵不得不踮起脚尖方才拿到手,那边还在核实,马背上二人就已经笑开了,说什么“士农工商军”,什么“低贱”。
城卫兵们没什么学识,当然听不懂那些知乎所以绕弯弯的话,在核实路引之后,左侧骑马的文士以为卫兵又要踮起脚交给他,正倨傲的伸出手去,却不料那卫兵只是平举路引,随口说了一声,“谁的路引?不要我可扔了啊!”
“我的我的。”
马背上的文士坐不住了,他赶紧弯腰下去抓路引,那姿势却比刚刚城卫兵努力垫脚更加难看百倍,尤其是高高撅起的屁股,当真是斯文扫地。
城卫兵轻哼一声,带着满意之色转身回去自己岗位,倒是那文士拿到路引后直起身来满脸通红,就不知道是因为弯腰太难憋出来的,还是因为心中不忿给气的。
“清涧兄,算了,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咱们今日可是来找那个神童的。”
“黎云老弟,我这不是顾着他们生活不易么?哼,区区一个军户,若是惹我生气,直接把状纸送进衙门,怕不是他就只有跪着向我磕头求饶的份!”
“算了算了,这些许小事何须挂怀,咱们读书人不能跟这些下贱之人相比,宰相肚里能撑船呢。”表字黎云的读书人劝解那叫清涧的读书人,两人径直驱马到了城门洞口,才又不甘不愿地翻身下马。
不是有人强行要他们下来,只是安宁县的城门洞就只有那么高,如果非要骑着马冲进去也不是不可以,但那就得低下他们的脑袋——他们可是读书人啊,读书人那是能够随便低头的么?
“咱们这是选去哪里呢?”
“当然是先去县学看看。”黎云牵着马,两眼扫过沿路那些屋舍行人,低声道:“此处果真是差劲,却能出个神童,当真是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