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3章 勒索文彦博(1 / 2)

大宋将门 青史尽成灰 2006 字 1个月前

王宁安怀着看热闹的心态,等着看两个老家伙对撕,只是这场战斗只持续了半天,下午的时候,文彦博就兴冲冲去了宋庠那里,两个人谈了半个时辰,然后宾主尽欢,文彦博就收摊回府了。

“丫的,这两个老货谈了什么?”王宁安暴怒。

刚从宋庠那里回来,苏轼笑嘻嘻道:“也没谈什么,就是宋相公建了百家书院,而文相公建了管子书院,文相公觉得管子也是诸子百家之一,如此就选择并入了百家书院,又要走了书院的山长位置。”

听到这里,王宁安整个人都不好了。

他一直算计别人,谁知道别人也算计自己。

当初宋庠是个多老实,多忠厚的人啊!

假如自己没欺负他,没逼得他连饭都吃不上,老家伙没准还在吟风弄月,孤芳自赏,也不会跳下来给自己添乱了!

摆明了两个老货联手了,我这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吗?

看着一脸郁闷的姐夫,苏轼难得好心安慰。

“其实我看没啥,反正宋庠和文彦博又不是一路人,宋庠抢了老文成圣的机会,老文抢了宋庠的山长位置……这俩货以后有的斗呢!热闹肯定少不了。”

这番话差不多是苏轼这辈子说的最有水平的一句。

不过王宁安可不这么看,人只要不要脸,离着无敌就不远了,更何况两个老油条。

“子瞻,你说实话,觉得孔孟之道如何?”

苏轼不知道王宁安为什么要这么问,却还是老实回答,“我是无所谓的,少年时候我读孔孟,也不过是当成了求取功名的敲门砖,后来进了六艺,又跟着你学了这么多年……反正什么有用就用什么呗!何必那么在乎门户之见。”

王宁安算是听懂了,大苏变成了实用主义派。

“这样,你立刻进入百家学院,宋庠年纪大了,他最多掌舵而已,真正讲学的是冯京,你务必把冯京压住。我可告诉你,别太自大了,人家是三元及第,你一元都没有!”

苏轼也被说得来了火气。

“三元及第能怎么样,那是没碰上我这一科,不然,冯京连二甲都混不上,不让他灰头土脸,我就不是苏子瞻!”

……

百家学院,从一开始就闹得无比热闹,几个当世最厉害的文人凑到了一起,面对着整个大宋的人渣,简直比六艺学堂还有趣。

谁都拿出了全部的才华,尤其是冯京和苏轼,他们卯足了劲头儿,要争下一代的学术权威。

显然,伴随着耆英社倒台,二程宣扬的洛学到了瓦解的边缘。

什么学问,如果没有上面的人支持,没法通过科举,没法求取功名,都注定了不能长久。

旧派势力,无论在官场,还是在舆论,全都开始衰败。

接下来的大宋学术圈,依旧是三派争锋。

只是格局变了,首先,这三派当中,王安石的新学处境更加艰难,因为之前的罢相风波,已经暴露了王安石的不足,如果没有西凉王撑着,他就要滚蛋了,领军人物不行,门人弟子也没有面子。

三派当中,王安石屈居第三位。

排在第一的,当然是以欧阳修和六艺书院领衔的六艺派。

之前他们是推动变法,勇斗旧派的第一功臣,一度是大宋最进步,最开放,最活跃的力量,在几届科举当中,都斩获颇丰,几乎垄断学术。

只是六艺一系或许想不到,站出来跟他们唱对台戏的不是旧派,不是理学,而是更加激进的百家派!

宋庠,文彦博,这两位的份量,绝对在欧阳修之上!

而且他们虽然号称百家派,实则尊奉管仲、韩非子,以法家和纵横家的理念为主,兼容兵家,还有道家的无为之治,唯独把儒家扔到了一边。

别看这一派学问诞生于边陲之地,但是却迎合了太多人的需要,包括之前的变法派,还有许许多多的商人,尤其是海商,全都推崇备至。

在之后的几年时间里,风靡天下,一度把六艺学堂逼得差点关门大吉,欧阳修气得暴跳如雷,大骂王宁安荒唐!

王宁安也是一肚子委屈,他当初创立六艺,旧派的实力还遮天蔽日,不可一世,只有打着恢复真儒的旗号,借助孔夫子提倡的六艺学问,来影响儒家士人。

到了如今,新兴的集团,已经足以和旧派完全决裂了,他们不屑于保留任何和孔孟有关的东西,他们要自成一系,要拜新的祖师爷,要终结儒家一统江山!

说王宁安葬送了六艺,一点也不为过!

可他有什么办法啊……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滩上。

醉翁,对不住了……

随着百家书院成立,王宁安终于完成了扩张的所有准备。

有物资,有兵力,有方针,还有思想!

万事俱备,还等着什么?

王宁安已经迫不及待了,老子被封为西凉王,封地在凉州,现在还落在西夏的手里,这算什么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