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21.第2621章 冷眼向洋看世界 心疑则隙(1 / 2)

官道无疆 瑞根 2065 字 22天前

对於昌西州的发展思路规划,尹国钊不是没有考虑过。

作为昌江省唯一的少数民族地区,昌西州在老少边穷四个字里边占了三个,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地区,欠发达地区,只有边这个字不占,而且昌西州的落后是连片的,整个九个县市区里边,除了昌西市勉强不算,其他八个县都是典型的贫困落后县,而且昌西州这几个县还与北面的西梁市的三个贫困县连成一片,成为整个昌江省西部最大的一块贫困地区,这块贫困地区的面积是如此之大,占到了全省面积的五分之一,人口占到全省人口的7%。

这样大一片,占全省总人口百分之七的区域,如何来实现脱贫致富,从尹国钊来昌江担任省委*书记开始,他就一直在琢磨这个问题。

对昌西和西梁的考察尹国钊来昌江之后也已经两度前往,每一次他也要下到县乡一级,与干部们进行座谈,从中寻找合适的发展路径,他认为这些县份的贫困落后,总的来说还是因为产业的薄弱不足,没有真正形成一定规模的产业,尤其是第二产业,缺乏足够的税基税源使得财政瘠薄孱弱,完全依靠上级的转移支付来维系行政机关的正常运行,城市化进程严重滞后,老百姓尤其是山区农民缺乏有效的谋生致富机会和技能,这种情况下,要解决这些生活在贫困线之下的老百姓的生存和脱贫问题,只能依靠发展产业,尤其是发展第二产业。

当然,这些县份的自身条件本身就差,要谋划发展第二产业有不小的难度,只有通过不断的改善这些地区的投资发展环境,不遗余力地吸引外来投资项目,真正建立起一定规模的工业,这才能真正完成这个区域的脱贫重任。

所以在这个观点上,他也是给昌西州和西梁市方面都提出了要求,要求两个市州要有针对性的根据这些贫困县的特点因地制宜地引入一些工业项目,夯实这些贫困县的产业基础,积极培育一些能够为县里带来税收,解决就业的产业,省里也要出台配套的政策来支持这些贫困县的经济发展。

从表面上看,陆为民的观点也还是和自己的意见是一致的,都是认为这些县份的投资环境太差,需要改善,但是自己的重心着眼在基础设施建设上,而陆为民则侧重於这些县份的班子观念意识和工作作风上,认为领导干部的观念意识和作风对这些地方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制约作用和负面影响,应当首先解决这个问题。

其实这两者之间并不矛盾,尹国钊也认为这些落后地区的班子建设存在问题,干部作风不适应当前发展形势,但他认为各项基础设施的滞后带来的影响更大一些,而陆为民这么强调班子建设和干部作风问题,让尹国钊觉得似乎陆为民有点儿借题发挥的意思在里边。

雷志虎和谭伟峰与陆为民之间的关系尹国钊略有耳闻,作为********,他不需要他关注这些东西,那样会让自己掉份儿,雷志虎和谭伟峰与陆为民有些工作上的交织,可能也有一些私谊在里边,他甚至也做好了陆为民替雷谭二人说话的心理准备,没想到陆为民却反其道而行之,认为昌西州在班子建设和干部作风问题上存在诸多问题,这让他有些措手不及。

作为省委副书记,对自己提出了这样一个意见,自己是需要有所回应的,但是怎么回应?对方意图何在?他不能不考虑清楚。

尹国钊对雷志虎和谭伟峰的观感都很一般,谈不上多好,也谈不上太差,要说这二人没有能力,当然不可能,据说这两人都是在苏谯担任过********的,而他们担任********期间也正是苏谯经济发展如日中天的时候,这说明这二人也还是在搞经济上有一套的,但是在昌西州主政这两年,尹国钊觉得昌西的发展还是慢了,虽然从整体发展速度来说,一直位居全省前三,但是这是建立在低基数的前提下,这二人似乎失去了在苏谯工作时的那种锐气和魄力,昌西州的工业经济一直没有太大的起色,这是尹国钊最为不满的地方。

他也听到了一些反应,认为雷志虎和谭伟峰两人在怎么打造工业经济板块这一点上显得太过保守,认为昌西州生态环境相对较好,但是由於地处山区,也相对脆弱,认为过度发展工业经济可能对整个昌西州的生态造成破坏,影响到昌西州的发展生态平衡,得不偿失。

对此尹国钊是很不以为然的,他觉得这是一种托辞,或者说一种缺乏担当进取的表现。

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并不矛盾,偌大一个昌西州,涉及到这么多县份,土地面积辽阔,难道说就找不到几个适合本地县情的工业项目?难道说就只能吸引到那些高污染高耗能的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