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四章 二十亿……(1 / 2)

最新网址: 如果一个记者,或者一个吃瓜网友,身处季铭工作室,一定不会相信外头关於影视寒冬的各种观察评论,甚至会嗤之以鼻,完全不理会——这里真的是太火热了。

季铭工作室和天成文化属於一套班子两块牌子,工作人员其实并不多。在音乐剧《默》开始筹备制作之后,招聘了一拨人,但因为影视行业本身就是组织比较小的一个行业,往往都是项目驱动型的,一个电影一个电视剧立项之后,再来组班,签部头约,平时这些台前幕后的,肯定都不算是公司的人,公司常备的大头,也就是人事、财务、新闻公关这些,连法务都是跟事务所合作的。

音乐剧正式公演之后,其实人手就有些捉襟见肘了,因为各地的剧院、票务网站、媒体的工作量大增,此外,《默》成为巡演音乐剧之后,额外还需要常态化做演员、主创、幕后工作人员的维护工作,比如傅成杰,他现在很多培训、行程,都得天成文化来给他安排了,近似於签约艺人,虽然只是从事《默》的演出,并不涉及别的经纪工作,他要去走穴,这事儿肯定就不归天成管了。

然后再等到周四电影上映,天成文化整个就爆了。

公司电话没有停的时候,如果人都有事儿,必须得搁起来。官方邮箱同样时刻都有新的邮件进来,各种各样的,演员的自荐信,媒体的采访信,递项目的,约见的,有谱没谱的,混在一块,工作量之巨大,足以让脑袋大上一圈。

杨如意、林冉、唐凡这天成三巨头——是的,坊间已经有这样的称呼了。杨如意不用说,CEO,一把手,除了季铭亲自插手,公司的事都是她决定,林冉主要负责接洽事业面的,剧本啊、作品啊、代言啊这一类的,都是她来负责,唐凡则处理社会活动、媒体公关、舆情观察、曝光控制等等这些。

三个人负责着季铭的大部分事宜,随着季铭水涨船高,他们当然也随行就市,成了天成三巨头,不要觉得是个调侃,真的是巨头型的,如果能够说服他们其中一位,能和季铭合作的可能性就大幅增加了,不说电影了,就说音乐剧这一块,《默》红了之后,多少演员、演出公司、剧院、制作团队、作曲、编舞,都在期待着成为下一个文化广场,下一个傅成杰,下一个佟鑫宇……

唐凡现在回喜田,当年宣传部门的同事早就叫一声唐哥了。

有时候就是个选择的事情。

唐凡揉了揉脖子,看了一下时间,还有半个小时可以歇一会儿:“杨姐,你说《默》最后能超过《遇仙降》么?”

委实有太多人在问他们内部对电影的票房预估。

工作日两天破五亿的票房,给了大家太多遐想,如今的票房第一《流浪地球》,不也是从这样的战绩开始的么?当然,没有人觉得《默》能够重复《流浪地球》的票房神话,但超过《遇仙降》,完全是可以想一想的嘛。

杨如意捏了一下鼻根,累的:“我估计是没问题,今明两天就算不破十亿,也差的不多,按照艺术片的节奏,下面一周应该还有些票房,7天6亿,应该没问题。”

“狗眼预估都做到三十亿了。”林冉加了一句,他们仨的办公室,连带季铭的桌子,都在一个空间里头,不过人均面积比较大就是了,150平,平时就他们仨,再加上半个张琛。

“那东西的机制是按照商业片算的。”唐凡摇摇头,顿了顿,突然笑了起来:“我跟他们说我们自己也没有预料到,他们都不信,说我们一定心里有数。你们听听,说实话,都不相信。连boss都没有意料到,我们怎么预料?”

“boss是没有想到,他现在已经有10亿+的基本盘了,这数字比吴金、徐铮都要高了吧?”

“肯定的,换成艺术片,那两位也就是个破亿水准,哈哈。”

10亿+,这是好些媒体给季铭估出来的数字,甚至有一些媒体,将艺术片和商业片还分开了,认为季铭在商业片上的号召力还要更高一点,起码也是20+,不过有点惊世骇俗,所以认同的并不多,大家普遍还是觉得,季铭抹掉了艺术片和商业片这些类型之间的差距,当然,这种无视类型的号召力,也是非常恐怖的——星爷拍喜剧,大哥拍功夫,但是他们其他的类型作品,未必得到市场认可。

“管他十亿还是多少,我觉得还是再招些人,不然要累死了。”

“就这一阵。”杨如意摇摇头:“老板明显短期内不准备上电影项目了。”

林冉和唐凡对视一眼,认命地站起来,各自去忙了。

毕竟,年底了,红包还是很有吸引力的——假如《默》有15亿,天成拥有50%的权益,那就是入帐三个亿,毛利两个半亿以上。以boss的手笔,奖金数量还是非常值得想一想的,说不好,入行以来第一个百万年薪就要来了。

……

下属们憧憬着年终奖的时候,季铭带着俩助理跑影院呢。作为主投主控主演,季铭其实不太合格的,上映前的路演,他参加的并不多,只有寥寥几站。上映后的见面会,他必须得多出力了,而且也确实留了这个时间出来,首轮音乐剧巡演之后,到他去伦敦准备英文版公演之间,有十天左右的时间,他会在上映第二个周六去伦敦,中间的时间,当然就留给电影了,宋总早就摩拳抆掌,给他安排的密密麻麻——季铭第一次拿到行程表的时候,觉得自己可能也有密集恐惧症,太吓人了。

头两天都是在京城,周六日在沪上,后面还有别的大城市。

一天两场,一次映前,一次映后,大家都非常热情。映前的问题比较散,都是票房啊、奖项啊,各种评论啊,八卦啊之类的。最集中的就是季铭的婚事了。

减产=有事儿。

有事儿=谈恋爱。

已经恋爱?则得出:有事儿=结婚。

在季铭减产的迹象出来之后,他跟初晴要结婚,甚至是奉子成婚的消息已经漫天都是了。尤其《默》大火之后,正经话题说完了,就剩下八卦了,季铭身上为数不多的八卦,也就是他的女朋友了。

营销号煞有介事地帮他规划人生——电影上映之后,去伦敦演音乐剧到三月份,然后回国结婚,结婚之后蜜月造人,开启第二轮巡演和英文版第一轮全球巡演,筹备新音乐剧或者新电影,到年底生娃,带娃,要到再下一年的上半年才有可能启动新项目了。

也许就是《流浪地球2》?

这不就连上了么?记者们就可以去问郭帆和吴金:“有消息指《流浪地球2》已经在筹备当中,后年上半年正式开机?是么?”

两位自然要否认啊,因为续集还不知道在哪儿呢。

“郭帆否认上马《流浪地球》续集,季铭新作很可能会是一部全新电影”——这不废话呢,自己跟自己玩儿呢,还玩儿出一整套新闻来了,而且效率之高,让人惊叹。

那见面会的时候,又全都丢回给季铭,成为了一个完美的闭环。

“您要结婚了么?”

“您女朋友已经有喜了么?”

“会在明年迎来新的人生时刻么?”——还挺委婉。

“《流浪地球2》已经在筹备了么?”

“新电影还是文艺片么?”

女朋友的一律不回答,人生时刻——每天都是新的人生时刻鸭,大家都好好努力呦。《流浪地球》就直接否认,暂时还没有时刻表,新电影也没有确定,不知道是个啥模样。

非常利落。

相对而言,映后见面会就比较专注一些。

他进厅的时候,在昏暗的灯光里,很容易看到不少人眼里波光粼粼,显然,是被泪水湿润了眼眶——这其实还是个开始,等到他们回到家,再想起剧情,就越想越可怕,越想越难受,越难受越忘不了,然后就来二刷了。

呵!一切尽在掌握。

当然,也有做了功课,或者领悟比较快的,当面就问了,是一个穿黑大衣的姑娘。

“我看过音乐剧了,然后今天也看了电影,感觉音乐剧比电影要更仁慈一些,电影完全没有温情脉脉,尤其是最后那句放弃治疗。如果说音乐剧是让想象成全了舞者最后的希冀,那电影其实是现实残忍地掐灭了舞者仅有的凭依和支撑,为什么会这么安排?”

看的很仔细。

这是季铭的问题,他想了想:“首先谢谢你的支持啊,票不便宜,哈哈。”

确实不便宜,不论是音乐剧的票,还是见面会的票,都贵。

“至於区别,其实是创作过程中的自然而然,在电影剧本创作和拍摄过程中,我们希望表现地是比较残酷的一个东西,就是不论是被放弃还是真的恶化,来导致的死亡,这种身体上的消失,会带走你灵魂、想象、精神这些领域的一切,不论它们多么璀璨,多么瑰丽,没了就是没了——甚至,活着的人都不知道自己终结了什么,这种残酷是有力度的,也是值得表现的。

而音乐剧,第一个重复不太有必要,对不对?电影已经表现过的东西,没必要再来一次。第二个就是在创作的过程中,尤其是编曲、编舞这些,大家还是认为那么好的音乐,那么好的舞蹈,足以慰借一个舞者的心灵,也就是说他在离开的时候,虽然现实中无法做到了,但有这么一次爱丽丝梦游仙境——”

说到这里,他笑了半天,大家反应过来也一起笑,把爱丽丝导演笑晕了,还是在翻译的帮助下,才明白这个梗。

她耸耸肩膀,无奈一笑。

“……就是够了,有这么一种经历,够了,满足了,释然了。不同的创作心理吧,我觉得每一个作品都是不可重复的,因为在那个时间,和那么一群人一起工作,诞生出来的内容都是独一无二的。所以在我自己看来,音乐剧和电影的不同,是太理所当然了,它们都非常好。”

“大家不要剧透哦。”文宴加了一句。

她说的是最后那一句话,在网上关於《默》的结局讨论很多,但是剧透极少,极其少,可能剧透门槛太低又太高——太低在於,就一句话的事儿,“家属确定放弃治疗是么?那签字吧”。而太高则在於,你要体会这句话的残酷,必须在看完电影之后才行,你得在看了杨鸣跳出那支惊世《寂静湖》之后,立马听到这句话,才能恍如晴天霹雳,给你心脏劈出一道缝来,久久难以自持。

电影和舞台剧不一样,《寂静湖》在舞台上是有观看角度的,而在电影里,不同角度、距离、后期,尤其包括许多细微的表情、局部动作,都一览无余,那种视觉上的震撼,层层累积出来的牛哔感,非常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