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7节(1 / 2)

耳尖略微一动,王升突然听到了有几人在讨论……

“天风门的少门主好像已经回到天风星上了,据说还请来了自己师门内的两位高手,帮忙坐镇天风门。”

“现在谁都知道,天风门被那位剑仙算计,损失惨重,现在能战的天仙不到半数,他们不求援不行了,其他几家说不定已经结成同盟,要把天风门一棍子打死。”

“不好说,天风门实力还是十分雄厚的;倒是那位少门主,当年据说是拜了个东天域数一数二的仙门,要是这个仙门也支持天风门,说不定这片古战场十三星,都会被天风门拿到手中。”

“将自己唯一的儿子送去仙门当徒弟,这不就等于将天风门当那个仙门的附庸了吗?”

“嘿,这儿子是亲生不是亲生还不一定,天风门门主夫人不是说当年跟他们天风门长老龙熬天同修数百年……”

后面的内容就有点不堪入耳了。

这里是凤黎门的地盘,散修们数落天风门自然不会有人管。

少门主?

王升摸了摸下巴,心底泛起一些大胆的想法,但随之就打消了这些想法。

太冒险的事不能去做,无灵剑不在身边,他顶多能在真仙手中脱身,远不能发挥出当日一战的实力。

几大门派械斗的这把火,该怎么才能烧起来?

王道长沉思了一阵,突然想到了那家‘来凤阁’,又想到了那个天风门所谓的少门主。

他继续在此地呆了半日,听了不少人提起这个天风门少门主,以及他背后的仙门。

李天耀。

东天域,北河剑派。

王道长起身离开了茶楼,回了自己租住的小院……过段时间,自己也该买个院子了,总是租着,比较耗费灵石,又不能保证自己不被探查,每次都要自己布置很多阵法,十分费劲。

开启重重阵法,王升在刚买的储物戒指中拿出了乾坤戒,又在其中摸出了两块品质非凡的白玉牌。

很快,他拿了把匕首,开始细细雕琢,在白玉牌正面刻下了‘东天北河’,背面刻下‘天风之耀’。

又将自身天劫剑意与纯阳剑意糅合,在白玉牌蕴入了两道逼人的剑意。

接下来,就是将这两个牌子,巧妙的放到来凤阁中了……

第501章 剑归人不至

对于修士而言,白天夜晚其实并没有太直接的意义,毕竟都可以利用灵识、仙识感知周遭环境。

但习惯了用眼睛看,修士们对视觉依然有很强的依赖性。

风陌星的夜晚来临时,市集各处都是能够照明的法器,将各处照得十分透亮。

这些光明,自然追随着人的身影,不可避免就会有阴暗与阴影产生。

来凤阁,一个比较‘风雅’的场所,也是不少修士偏好的消遣之地,而且不只是散修,一些混仙门的修士也会偶尔来这种地方‘寻欢’。

很多修士讲究清秀,但也有许多修士讲求逍遥随心、不拘小节,各自对修道的理解不同,秉持的戒律也会有所不同。

夜晚时,来凤阁明显更热闹些,各处灯火通明、客来客往,仙乐回旋、不绝于耳。

王升轻轻摇着折扇,很淡定的再次进了来凤阁中。

此时他面容有些变化,气息也经过了调整;因为是在凤黎门的地盘,王升并没有用当初蓝慧琳传授给自己的心法,用的是天庭所传‘秘法’,效果也是不错的。

此时在外人看来,他就是个面‘粉’小仙,表露出的修为是飞仙境中期。

修士们的风花雪月之地,总不能一进门就有人大喊‘客官您瞧着面生,快来几个姑娘招呼着’这种粗鄙之语。

王升随着两名中年文士打扮的修士进了来凤阁大门,立刻有两名身穿素净长裙的女修向前,招呼着两位‘熟客’,又有一位同样打扮的少女向前,对王升盈盈一礼。

“这位仙长,您可是第一次来我们来凤阁?”

“第二次,”王升淡定着回了句,却是没有留任何破绽。

这面容清秀的女修做了个请的姿势,柔声问询着王升是否需要雅间,并委婉表示,雅间需要十枚仙石才可入内。

她所说的仙石,乃是指一寸宽、高,三寸长大小的中等品质仙石;因为这类仙石产出最多,且流传交广,故而也被当做了硬通货。

各类品质仙石之间的兑换,其实并没有什么固定的比例。

王道长淡定的拿了一块包裹着少许仙雾的仙石,用仙力包裹推到了这女修面前;女修眼前一亮,将仙石双手捧住,对王升的态度顿时更为恭顺。

这是纯度颇高的上品无属性仙石,价值远超她口中的‘十枚仙石’。

一般来说,这种仙石用来平日里修行都是有些浪费,主要是用来布置阵法、炼丹炼器,并非用元气总储量来判定价值高低。

这女修引着王升到了一只木舟上,木舟缓缓落下,径直带着王升穿过几重阵法。

仙乐声伴着人声迎面而来,王升低头便见一处宽敞的大厅,厅内各处仙雾缭绕、雕梁画柱,又悬挂着布幔粉帐。

在这厅内有许多稀疏分布的桌椅,不少人影在其中饮酒作乐;衣着清凉的美艳女修串行各处,或是献舞助兴,或是投怀送抱,或是与修士畅聊于僻静之地,或是在一些阵法隔绝之处行不堪入目之事。

王升要去‘雅间’,也就是高消费场所,木舟并未直接落到大厅中,而是悬停在了半途。

女修引着王升落到了一处悬挂在‘半空’的走廊,地面飘舞着白雾,左右却是直接开凿开的石壁,并未多加修饰,反而给人一种十足的‘仙味’。

左拐右拐,王升被引到了一处别致的雅间中,坐在一处石椅上休息。

女修为王升斟茶,轻声道:“仙长,您需几人为您祝酒,又需奉乐者几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