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五十五章 养狼人(五)(1 / 2)

宝谛独辉 初岚迷泓 2131 字 15天前

从刚来到天一星不清楚这里都有什么生物起,到马茶能够驾驶飞行器驰骋在天一星上空以了解这里地形地貌,这其间马茶内心经历多次情感上变化,这种变化可以描述为感情渐渐加深,具体说,随着他在飞行器上俯瞰壮观、美丽天一星,他对此处地理环境有了大致了解,那种强大陌生感逐渐被自己了解到的信息取代,因为慢慢开始了解天一星一草一木,陌生带来的恐惧感也逐渐从深深心底消除,从而使得马茶产生一个感觉,就是自个儿有足够把握在这里生存,并不会因为眼下环境的恶劣而死在这个星球上,无论怎样恶劣的天气,马茶都相信自己是能克服的。然而,事情总不是像马茶内心想的那样,意向不到的事情接二连三发生,地洞中瑟缩的狗狗,风雪中依然不倒的破屋,屋中早已经上吊的女人,悄然消失的女尸,这些诡异事件一是让马茶心头发毛,二是叫他下定决心去探索这些事情。当然这些奇怪事情的追查并不是马茶此行目的,马茶这次来这天一星还有一个比较大的心愿就是能在这里旅行,他选择长途骑行这样一种方式来逐步了解这个外星球,跟地球上一些长途人员不同之处是,马茶的骑行不是一条道骑到目的地,他要丰富骑行的过程,在此过程中,马茶加入了登山、野营等项目,大的框架,整体模式是长途骑行,而长途骑行之中,露营、登山、垂钓、野餐等都是长途骑行中的环节,长途骑行是一根长长的绳子,而这些环节就是一颗颗珠子,它们共同组成一条长长的项链。一条美丽的项链。

天一星风雪区是这样一个冰天雪地景象,初来此地,马茶担心这里找不到吃的东西,地面看不到草,只有皑皑白雪,如果没有东西吃。可要饿死了。可马茶转念一想,这可真是昏头了,自己飞行器上明明带着东西呢,还有一个生态系统呢,怎么就忘了呢,这可真是紧张所致,明明自己穿着棉裤,因为担心新的环境会比较冷,就以为自己没穿裤子。其实穿着呢,而且挺暖和。

遇到夜独泓,遇到夏薇,马茶的心情都有所改变,遇到熟人后,这个陌生的星球,不再那么的陌生,朋友就是好。朋友给人温暖。

遇到烈焰一家人,是一个不错的相遇。烈焰、寒火、素红、马茶,一共四个人,在冰天雪地中行进,马茶背着登山包,手执登山杖,烈焰也是同样装备。而寒火穿裙子,光着脚丫子,背着竹篓,走在雪地上,素红呢。自然是一身童装,跟着大人们,像是要看一场歌剧。

他们都清楚,继续上行,会遇见大老虎和大恐龙,可是这些动物都不可怕,因为他们都有本事。

风不大,雪也不大,这不大不小的雪,落啊落,没完没了,这地上像撒珍珠,前途一片迷蒙,山上有冰块,有的冰块,能达到几千立方米,万一它滚下来,砸死一群人也是绰绰有余。

因此雪地行走,需要小心,步步谨慎,才能安全无事。

素红是个孩子,小孩子对前面的路充满希望,总以为到前面能看到池塘、杨柳、集市,总以为前面是热闹的,总以为前面乐趣无穷。

寒火要采药,碰到烈焰,就干脆跟着一块上山,她背篓里有一颗红色的珠子,这是植物结的珠子,是雪地上的一种药材,是神仙变的草,吃了这神仙变的草,不说成神仙,起码能延年益寿。

烈焰不采药,他懂一些药理知识,但知道的只是皮毛,他实际不会采药,挖个莲藕摘个桃子还成,采药,他是不在行的。

马茶心情愉悦,能长途骑行,能在路上,能出发向远方前进,能登山,能露营,他已经是开心的不得了了,更何况见到这几个外星人,又是这么亲切的外星人,真是一改自己以往对外星人的看法。

烈焰同样内心爽快,好久没这么爽快过了。烈焰也有过那种不爽快的心情,当时天一星人中,有一部分天一星人要组织兵力,攻打地球,引大水,淹地球,当时烈焰作为一个天一星人,是投了反对票的,他不赞成星球之间进行星球大战,不赞成星球之间产生矛盾,因为他投了发对票,在很多方面反对天一兵进攻地球,就受到那些对立派的排挤,受到对立派的打击,那一段时间,弄得烈焰心情极为不爽,像在心里塞满了狗屎。

而烈焰听马茶说,地球目前情况好转,形势变好,洪水是大面积大面积的退去,哪儿是洪水,哪儿是河流,哪儿是海洋,哪儿是小山峰,都渐渐能看清楚啦,地球渐渐露出它原来的面容,而不是被淹没后的模样。这是大地上的重大变化,还有,天一军也在浮军、大山军、大水军的攻击下练练败退,地球人类因为这些胜利的战争而欢欣鼓舞,过去人们内心悲凉的状态有所好转,看来地球有救,地球人类有希望了,星际之间的和平快要到来了。

马茶所讲的这些消息,烈焰并不知晓,他受到对立派的打击后,就食欲不振,心情不好,长期情绪低落,对新闻都不关心,每天喂狼,与狼同在,整个人有些麻木了。

马茶所讲的关于地球的消息,振奋了烈焰,烈焰是一个和平主义者,他反对战争,曾经在天一星多次公开发表演讲,反对星际侵略,但屡屡遭到打击,差点因之失去生命。冒着生命危险,烈焰为和平做出了努力。

马茶这两天,一有时间,就打开笔记本电脑,或者上网听歌,或者看新闻,都是地球上的重大新闻,关于军事的,关于政治的,关于天文的,关于历史的,关于风花雪月的,不一而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