仗打到现在,八旗上下多已丧失战心,士气低落。**关键的是他们还有退路,可以带着劫掠来的金银财宝再回到他们的“龙兴之地”。所以,决一死战便不是最后的选择。人性便是如此,绝地反击,死中求活,都说的是在无可退缩的情况下才有的爆发。
而蒙古八旗乃是自努尔哈赤起时以恩惠、姻亲、结盟等种种手段拉拢而来。满人战无不胜、开疆辟土,蒙古人跟着捞些好处,自然是再好不过。待此时满人自顾不暇,蒙古人哪里愿意跟着他们一同赴死?
清廷也看得很清楚,所以,虽然决定了撤退,但却尽量不对外宣布,还叫嚣着要决战京畿。为此,清廷还造出舆论,宣称各部蒙古已经出兵,总计数万,正向京师赶来,将用铁骑踏平明军。
所有的假象只能蒙骗那些头脑简单的家伙,有心人却会从京师中满族王公的动向,加强山海关的兵力,禁旅八旗屯驻通州等迹象,判断出满清已是穷途末日,行将败退了。
欲盖弥彰只是为了使前线的军队不致于过快地崩溃和混乱,同时也是满清的错误判断。明军在陕西、河南推进缓慢,清廷认为总攻将是这两大集团敌人迫近达成合围之后,时间上还来得及;同时,清廷也错估了当面明军的战力,更准确地说应该是重武器的威力,高估了本身军队的战斗意志。
当东北第一战区奇袭攻占了觉华岛,并登陆进攻宁远之后,不仅辽东的清军被迫分兵一部紧急救援,清廷也意识到了久拖不决将日益被动,又抽调京师兵力前往辽东,以确保“龙兴之地”的安全。
发挥本身的优势,在广阔的地域对满清实行战略上的牵制和打击,使其本身的弱点显露无遗。而在敌人具有战术机动优势的战场上,则以坚韧和火力进行消耗作战。这是总的原则,现在看来是很成功的策略。而只要使满清露出颓势,越是明显,以满清为首的强盗集团便分化得越厉害。
在这个强盗集团中,不仅有蒙古人,还有汉奸,数量多得令人惊诧。这些汉奸,或许不如蒙古人强悍,但却通过依附和帮助满清,在同胞的尸山血海中获得了高官厚禄,赚取了染血的金银财宝。
强盗集团要瓦解了,蒙古人不想为满人效力送死了,汉奸也在寻找生路。尤其是作恶多端,自知无法再投诚反正的,也只有一条路走到黑,继续跟着满清退回到辽东苟延残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