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3章 心学(2 / 2)

心学对外宣称,自身的学说是为理学的一部分,是对理学的补充,并且提出“心即理也”的论断。

理学认为:天即理也。理是客观存在的,它是天地的规则。所有的人应该努力的向这个规则靠拢,符合规范,这样才能成为圣贤。

而心学认为,规则的确是客观存在的,但却并未善恶之分。人的心中有了善恶之分,规则才有了善恶。人有了善念,就会往好的方向出发。人有了恶念,就会走向邪路。

但是,心学并不提倡人心向善,而是希望人心取中。因为善念并不等於善行,必须时时取中、自省再格物致知,保持善念和善行一致,这就是所谓的知行合一。

相比起理学极其精致的学术模式,心学充满了开放性。就如同搭建了一个底层的地基,你想怎么理解都行,甚至你可以用心学反过来去包容理学。

这就是心学的厉害之处,真的要将儒门给一网打尽。当然,缺点也很明显,一旦这群心学的创始人逝去,心学就会四分五裂,人人都觉得自己理解的心学才是正统。

这也是为什么在原本的时间线上,王阳明一死,心学就分裂成了无数学派。

心学在南方讲道,立刻吸引了无数的儒生门人,便是许多世家的子弟都前去听讲。相比起理学的封闭和规范,心学的开放性能够容纳更多的思想。

许多无法钻进理学圈子的人,便顺势加入了心学学派。

毕竟,心学也是能激发才气的,因为心学的十七位创始人,各自的才气水平比一甲进士还高,等同於翰林。迄今为止,理学可是连一个进士都没有,更别说是翰林了。

如此一来,心学反倒更受欢迎了。

在许多理学门人的眼中,心学无异於是异端邪说。因为理学也是新创立,但新创立并不意味着具有很大的活力。相反,正是因为理学足够精致和严谨,令其天然就具有排他性。

迄今为止,理学还没有出现真正的大儒,也无法站在更高的角度统合心学理学,现如今只能一味的排斥打压了。

有人的地方就有纷争,更何况还是涉及到了学术和政治。

理学想要阻挠心学的传播, 但真正开战之际,却发现理学竟然无人能拿得出手。理学中水平最高的,也不过是最先获得才气的那一批人,这些人也没有一个人能比得上卢家十七人的。

更何况,心学现如今只在南方活动,而这些人都驻扎在京城圣庙,防备着青城道宫。青城道宫的周元宗,拥有合道实力,一个人就给了理学很大压力。

地方上的理学门人则更不堪,大部分都是举人,在卢家十七人面前,连辩论的机会都没有。

原本理学面对有一个很大的优势,那就是如今的科举只考理学的内容,那一本《四书章句集注》,就等同於是科举的教科书。但偏偏心学为了撬开科举的大门,对外宣称也是理学的一部分,心学门人学习理学书籍也无可指摘。

并且,卢家十七人还对外提出,儒家门人要济世救民,就该入朝堂,而入朝堂,就要参加科举。切不可将科举当成是人生目标,科举只是济世的工具而已。

怀有持中之心,不要拔高科举的地位,也不要妖魔化科举,它只是一个工具,除此之外,没有太大的其他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