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潜火兵杨武
丰乐楼,锺参摆酒,掌灯衙门千户武栩,两位红灯陈元仲、乔顺刚,绿灯郎刘大顺、左进秋、李尚安,灯守屈金山、苏果生,青灯郎徐志穹、白灯郎牛玉贤等人在席。
青衣阁也受邀,少史姜飞莉,司记青衣白姗君,司言青衣秦黄瑜,司簿青衣唐玉婉,司闱青衣王春嫦,四位六品青衣都来了,典记、典言等七、八品青衣也到了不少,九品青衣只请了一个,尉冲兰。
结果尉冲兰努力几次,还是下不了床,只能作罢。
锺参为人爽直,席间也没有那么多礼数,众人推杯换盏喝的尽兴。
锺参对陈元仲道:“元仲,掌灯衙门日后便要托付给你,你可争点气,威风不能输了武千户。”
陈元仲一笑:“指挥使,咱们该叫武侍郎了。”
锺参拍拍脑壳道:“你看我这记性,敬武侍郎一杯!”
什么情况?
怎么变成武侍郎了?
徐志穹知道武栩要升官,但按他此前所说,应该先升副指挥使,然后才有可能被调离皇城司。
姜飞莉在旁道:“你还不知道吧,陛下已经降旨,你们千户直升三品,现在是礼部左侍郎。”
果真是礼部!
说话间,姜飞莉眼神落寞。
徐志穹低声道:“姜少史为何不悦?”
“谁说不悦?”姜飞莉摇摇头道,“我高兴的很!”
说完,她端起酒杯一饮而尽。
她应该是觉得身份上配不上武千户吧?
不能这么想啊,武千户又不是那种势利之人。
其实姜飞莉不是担心身份上的差距,她担心的是武栩的差事,礼部左侍郎,分管礼乐和教坊。
教坊是什么地方?
教坊是官营场所,香气扑鼻的场所。
受前世网络名着的影响,徐志穹一直以为,在大宣京城里有个地方叫教坊司,是所有男人的天堂。
但他错了。
大宣京城里有十六座教坊,但它们都不叫教坊。
莺歌院就是教坊,官营的。
霜叶馆也是教坊,官营的。
三院,三馆,四阁,六楼,这十六个官营场所构成了京城的教坊体系,在礼部专设教坊司,管理各个教坊。
武栩,直管教坊司,这是所有男人艳羡的差事。
一想起这事,姜飞莉就觉得揪心。
锺参举杯道:“武侍郎,以后咱们兄弟去教坊,报上你名字,想必花粉钱也能少算些!”
武栩笑道:“还算什么钱,只要是咱们皇城司的弟兄,不管是武威营,青衣阁,还是掌灯衙门,报上我名字,就不用掏银子!”
姜飞莉啐一口道:“我们青衣阁去教坊作甚?”
徐志穹上前敬了一杯酒:“千户,恭贺高升!”
武栩举杯道:“日后去莺歌院,再多写些好词!”
两人把酒喝了,徐志穹道:“千户,您少坐,我去趟茅厕小解。”
“站住!”武栩拿出个空酒坛子,“尿这里!”
众人看着徐志穹。
也包括青衣阁一众青衣。
徐志穹红着脸道:“这却怎么尿……”
武栩打了个酒嗝:“不尿憋着!”
憋着就憋着!
不就是怕我去吴府么?
看着武栩挺高兴的,也不知是真的,还是装的。
只当他是真的吧。
从正五品升到正三品,连升四级,这是所有官员想都不敢想的事情,他应该高兴。
今夜不去吴府了,不能坏了千户的兴致。
……
韩笛跳进了吴府的院子,从怀里拿出一个瓷瓶,将瓷瓶里的油,倒在了前院的正房里。
正房过后,是厢房,前院过后是后院,一次不多倒,淋上一点就够,这是陶花媛特制的火油。
倒完了油,韩笛拿出一支火折子,吹亮了,扔进了正房。
眨眼之间,大火将正房吞没,向四周蔓延。
韩笛不急着走,她要看着火势,今夜势必要将吴府烧成灰烬。
……
望火楼上,杨武正在站哨,忽见远处火光冲天。
杨武赶紧发讯号,三声锣,五声鼓!
三声锣,代表城南。
五声鼓,代表从皇城数起第五条街。
敲过锣鼓,杨武拿着尖镐、铜锣和水桶,冲向了吴府。
在掌灯衙门是个怂包,不代表他去了潜火队就能变得勇敢。
杨武冲这么快,不是为了去救火,而是为了第一时间赶到火场,再发信号。
第一个赶到火场的人算头功,杨武很想立功,他还想再回皇城司,就算回不去,在潜火队好歹也能升个职,他实在不想守望火楼了。
杨武跑的还算快,他的望火楼也离吴府最近,等冲到门外,还真是第一个来的。
杨武拿起铜锣,哐哐哐敲了起来。
他是第一个敲锣的,这功劳谁也抢不走。
他这厢敲的正起劲,吴府的院墙烧塌了一截,轰然而倒。
杨武吓了一哆嗦,铜锣差点没掉在地上。
接下来的一幕更让他害怕,院子里面竟然站着一个人。
“快出来!你不想活了?快些出……”
这人好眼熟!
“韩师妹,快些走啊!”杨武认出了韩笛。
韩笛也没想到,墙会突然塌了。
她更没想到,蒙着脸也被杨武认出来了。
这可怎么办?
若是走漏了身份,莫说六公主那里无法交代,只怕这条性命都难保。
韩笛低头冲进了正房,正房里火焰翻飞。
疯了怎地?她去那里作甚?
杨武丢了铜锣,没有半分犹豫,冲进了吴府,直奔正房。
进了正房,却见韩笛站在屋子中央,默默发呆。
“韩师妹,你这是怎地了,快跟我走,这房子要塌了!”
杨武扯住了韩笛的手。
这是他这辈子,第一次碰到了韩笛的手。
师妹的手,好软……
韩笛猛然抬头,一脚踹上了杨武。
杨武一个趔趄,撞上了木墙。
木墙倒塌,把杨武压在了墙下。
杨武昏死过去,韩笛看了他一眼,转身离开了吴府。
……
一夜大火,将吴府烧成了灰烬,潜火队从吴府之中,找到了一具焦屍。
杨武死了。
当天下午,杨家支起了灵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