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氏到正厅时,便见一个中年妇人带着一书生打扮的年轻人坐在下首,那中年妇人穿着打扮的十分普通,正是她那庶兄的遗孀郑氏,看起来正等的有些心焦,年轻书生倒是得了自己的趣味,笑呵呵的瞧着给他斟茶的丫鬟。
王氏将这一幕收在眼中,对王恒亮更加不屑,但正是这种人才更好掌控,她面上带着点笑意,踏入正厅。
郑氏连忙扯着儿子起来问好,早年丈夫病逝,她一个人拉扯着儿子长大,总算到了科举的年纪,自然得带着打点京中的关系,可惜王家早年虽然在朝中有高官,可世事无常,现在居然只剩了个外姓女婿。
虽然当年,她丈夫只是位庶子,与王氏关系也并不亲近,但便是为了儿子的科举之路,郑氏也只能主动来巴结王氏,她谄笑着同王氏问好,“这么多年不见,大姑娘瞧着还是当年的模样。”
王氏笑笑,语气带着淡淡的亲热,“嫂嫂说笑了,一转眼这么多年,恒亮都这么大了。”
王恒亮起身见礼,“侄儿见过姑母。”
他面目倒也算俊朗,只可惜眉间带着的风流轻佻走了下乘,王氏也听说过这侄儿的情况,有点小机灵却得不了大作用,不过现在还用得着这人,便笑着让他落座。
这两人心里打的算盘,在王氏眼里瞧得真真的,闲聊了一会儿,便说起王恒亮科举的事,郑氏觑着王氏的神色,谄笑着说道:“洛大人在朝中为官,是个有本事的,将来恒亮在朝中为官还得多多仰仗。”
王氏一笑,抚了抚鬓角,淡淡的说道:“这是自然,不过成家立业,也是说成家后才好立业,我看恒亮年纪也大了,不知道嫂嫂可有什么打算?”
郑氏心中一跳,继而大喜,难道王氏想为她儿子牵个婚事?若是恒亮能讨个京中贵女,那这身份可就是水涨船高,以后进了官场也只有顺顺畅畅的,哪还有人敢瞧不起她们,王恒亮也是眼前一亮,目光炯炯的盯着王氏。
郑氏连忙说道:“还没呢!夫人可是为恒亮做了些打算?”
王氏将她们的反应看在心里,温和的笑了笑,说道:“嫂嫂也知道,恒亮虽然学问不错,可在这京中却也不好说,毕竟除了学问还得看看家室。”她话语一顿,见郑氏面上现出忐忑,又是一笑,说道:“其实这也是为了我自己的打算,我便与嫂嫂直说好了。”
王氏轻描淡写的说道:“嫂嫂也知道,我府中有两位小姐,二小姐妾室所出,且心智……有些不足,她若是一直留在府中,难免有些风言风语,我面上也不好过。”
她面露难色,听得郑氏心头一跳,她初来京中便已经听说过了这位二小姐的名声,她儿子怎么能娶这样的人?面上便带了些迟疑。
王恒亮却心中有自己的打算,他本就天性风流,若是真娶了个贵女,定是被管的死死的,如果娶了个傻子,虽然面上不好看,但闺房之中的事,外人谁又管那么多,更何况,用此讨好王氏,他的好处也不会少。
主意已定,王恒亮拉了拉母亲的手,低声说了几句,便开口说道:“姑母可是想将这位二小姐嫁与侄儿?”
王氏猜到王恒亮定会答应,微微颔首,果然听王恒亮爽快的答应下来,王氏派人送两人回去,又送了些好东西,心中才松了口气,接下来便看她的本事了。
想到一直守在那傻子身边的沈家丫鬟,王氏眸中划过一道暗芒,只要将这丫鬟引开,洛歆还不是由得她把控,而且要让沈明舒吃下这暗亏,这动静也不能小。
若是能将此事拿下,便是丢些面子又何妨,总归洛歆不是她教养长大的,便是一时没把持住,谁又能怪到她手上,想到这,王氏冷冷一笑,吩咐手下大丫鬟取些纸笺过来。
过几日她派人请的扬州白案师傅便入京了,正好请交好的各家夫人小姐来洛府一聚,到时候这热闹可就大了。
一份份将请柬写好,熏香熏过之后,王氏令下人小心送去各家,瞧着丫鬟收拾好纸笔,王氏冷冷笑了笑,就等着看好戏了。
……
张府,沈清月被老太太留在张府住着,这些日子都陪在老太太跟前,倒不像沈清嘉一样天天往外跑。
这日,沈清月与张碧愉正陪着老太太听说书,甄夫人从外头走了进来,手里拿着张枚红色的请柬,给老太太问好,“老太太,听说书呢?”
老太太笑呵呵的点头,瞧见她手里拿着个什么东西,便问起来,“你手里拿着什么呢?”
甄夫人一笑,将请柬递给老太太,沈清月与张碧愉凑过去瞧了瞧,甄夫人说道:“这是洛府那边送过来的请柬,说是过几日有个扬州有名的白案师傅过来,请我们过去瞧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