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宁远六百里加急来了,袁崇焕上书,宁远之兵凭坚城用火器才堪一战,没有能力救援锦州。
朝廷百官更加鄙夷这个不要脸的大忽悠了,最后兵部没辙要求黄大人带着人马见机行事,在办得到的情况下去解锦州之围。
简直是兵部来文跟黄大人商量是不是可以再次辛苦一下,能不能跑去锦州帮帮忙圆个场?
这一次连圣旨都没有,为什么呢?天启皇帝不好意思,万一下达经过批红的圣旨,人家黄大人真的无力再战,选择抗旨。
人家有大功在手,又确实损失惨重,自己无法降罪,只能选择捏着鼻子认了,岂不是打自己的脸。
况且刚刚已经发生了死活不离开宁远坚城的辽东巡抚拒不执行皇帝的旨意,他上书自辩:崇焕以宁远军民的安危为己任,明明知道建奴围点打援,自己为了朝廷守土,决不能因为愚忠而让数万大军全军覆没。
明朝跟满清不同,官员的奴性不严重,特别是文官比较牛,跟皇帝说不的太多了,批红的圣旨还要好些,皇帝直接下达的中旨大部分文官都拒不执行。
此时宁远是前线,为了国家利益,天启皇帝忍了,没有临阵换帅,可是也气得不轻,秋后算账那是必须的。
黄胜知道历史的走向,没有自己搅局后金军这一次倾巢出动也是无果而终,八小在六月初就灰溜溜退兵了。
自己插了一杠子,建奴的仗打得更加不舒服,他们哪里有任何坚持的理由?
黄胜当然会来一个高姿态,不跟辽东巡抚扯皮,选择为朝廷死而后已。
随后黄胜大人的绝命书就到了兵部,他告知王之臣大人,自己的马车上装了五百斤火药,仅剩下的五千明军战士都带着火药桶,大家都留了遗言准备六月初七对建奴发动总攻,一直打到锦州城下,不成功便成仁。
人比人得死,货比货得扔,兵多将广的袁崇焕龟缩宁远城,十战余生的黄胜大人依旧奋起余勇炸建奴,不解锦州之围誓不休。
天启皇帝见到兵部尚书转来黄大人的奏疏感动得一塌糊涂,让王之臣把大才子的绝命书刊登在朝廷邸报上昭告天下为赤胆忠心的大才子扬名。
张之极看到了邸报,第一时间就去找妹妹了,这个姑爷傻了吗?滔天大功已然到手,用得着再次去拼命吗?
黄胜怕家里人担心,派了欢儿回了京师,怕有闪失,根本没有写信而是让小姑娘把在忠明堡看到的听到的跟主母实话实说,但是不能跟其他人透露一点点。
两个秘书这一段时间处理了太多情报,欢儿、乐儿这两个孩子有文化又是心腹当然知道如何排兵布阵,更加知道黄家人马没有一个战死,只有几十个轻重伤员。
两个亲兵武义、左守权护送着欢儿由马船送到天津卫,转官道疾驰京师,比六百里加急只不过晚了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