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3章 上奏(1 / 2)

一早起来,陆承启只觉得神清气爽。昨晚一夜征战,驰骋疆场,大杀四方,总算出了口“恶气”。

眼见韩凤儿还在熟睡中,陆承启也不打算惊动她,而是自顾自地起身,由侍儿服伺着穿衣登履妆扮,准备上例朝了。其实韩凤儿乃是习武之人,稍有动静就醒了。只不过她脸皮薄,不敢稍稍睁开眼。

陆承启瞥见她可爱的睫毛在微微颤动,嘴角上挂着笑意,也没有拆穿,而是低声说道:“你们待会记得叫醒贵妃娘娘啊,她忍得可辛苦了……”

韩凤儿耳聪目明,哪怕是这么小声,也听得一清二楚,心中啐道:“这人……”

陆承启恶作剧完了,笑嘻嘻地出了东厢,然后径直往御膳房走去了。此刻已经过了卯时,文武百官陆陆续续进了大庆殿,分官职高低,立于正殿或偏殿,三三两两围成圈子,在讨论着什么。文人间么,大多数是讨论着刚刚出来的新政,比如蒙学,比如养济院,施药局等等。他们真的已经被弄糊涂了,不知道小皇帝到底要做什么,一会以为他是千古少有的昏君,一会以为他是难得明君,真的不知道小皇帝是哪种人。

他们也知道,单单以昏君、明君来辨别这个小皇帝已经不可取了,应该是看新政到底是赞誉多,还是毁誉多。新颁布的蒙学、养济院和施药局,都是难得的“仁政”,只可惜对于一般人来说,这样的仁政有些受不了。就拿施药局来说,看病确实不要钱了,可抓药还是要钱的,哪怕不多,却也有点那个。俗话说,好人做到底,送佛送到西。这做一半,留一半的,算什么?

养济院也是,规定六十岁以上老人,可入养济院养老,每人每日一升米,十文钱。八十岁以上的居养老人,另给大米及柴钱,九十岁以上老人每日有酱菜钱二十文,夏天给布衣,冬季给棉衣。可小皇帝不知道,大顺的鲜少有人活得过六十岁的么?七十都古来稀了,八十九十更是人瑞……

蒙学也是这般,明摆着和私学抢生意,这让那些书院怎么看待朝廷?与民争利,还是不给活路?

新政的弊端太多,很多文官都摩拳擦掌,准备上奏,博取小皇帝另眼相看。当然,新政也不是一无是处,甚至真的可以称得上仁政。单单是养济院,已经是行万家生佛之事。哪年长安城的冬天不要冻死几个人?现在有了养济院,足以提供衣食住宿,死的人肯定会大大减少。

正当朝臣们纷纷攘攘之际,大庆殿外传来一声“皇上驾到”,顿时这大庆殿中便鸦雀无声,文武百官列队站好,准备上朝。

陆承启一身龙衮,踏入了大庆殿中,虽目不斜视,却也见得到许多朝臣还是睡眼朦胧的,仿佛还在梦游。陆承启也知道,这上朝最费时费力,可偏生许多朝臣喜欢以上朝勤奋来衡量一个皇帝是否勤政,“被迫”之下,陆承启也只能“服从”。不过要是开启廷议来,这上朝还是有点好处的。幸亏大顺是五日一例朝,有紧急之事再以洪钟聚集文武百官议事。不过自大顺立朝以来,除了皇帝驾崩以外,这洪钟似乎也没响过几次。最近一次还是元绶年间,辽国已经将幽云十六州围困了起来,才敲响的洪钟。那次元绶帝决意出击,算是很多人的一个人生拐点。杨太师也力主出战,从而步步高升。

登上龙椅后,朝臣长揖,众口同声道:“参见陛下,陛下圣安!”

“众卿平身,有本早奏,无本退朝。”

陆承启知道这是客套话,若是一日一朝或许还有时“无本要奏”,可五日一朝,绝无幸免之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