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1 / 2)

天可汗 西风紧 3176 字 1个月前

刘安不知道薛崇训要搞什么名堂,只得走到桌子跟前,埋头一看,很普通的一副图,而且比衙门里专用的掉粮图纸还要粗劣。

薛崇训却不计较图纸的粗劣,他满面红光,兴致勃勃地指着图道:“我沿着运河一路东来,已经问明白了,从岭南到长安,运粮时长竟达十一个月!从杭州到长安,也得九个月之久!如此长时间运输,不仅要吃掉大部分粮食,还有险道、盗匪,天下赋税运及长安本身就是个万分艰难劳民伤财的事,有没有法子改变?”

刘安沉吟道:“人与天斗,无可奈何,但若是能清吏治,任人唯能,政通人和,或许能降低百姓的负担。”

薛崇训愕然道:“你这人就是想得太多,我给你说漕运之法,你怎么扯到吏治上去了?咱们是户部的官,又不是吏部的,吏治关我们何事?”

刘安道:“吏治是政通之根本,所以我最先想到的是吏治。卫国公有何良策?”

薛崇训想着刘安这种在户部干了许多年的官,理政经验比自己丰富多了,他都没办法,莫非自己想出的那法子真是纸上谈兵,不能实际操作?想到这里,薛崇训的兴奋收敛了许多,隐约有些不自信来,便说道:“那我先说说这法子,刘使君是故吏,给参详参详,能不能实施。”

“请卫国公明言。”

薛崇训想了想道:“我这法子叫四段法,一句话就是江船不入汴水,汴船不入黄河,河船不入渭。分段运输,有两大好处:其一,各种水性里的船只可以在熟悉的水中航行,减少事故;其二,不必等待河水涨退,省去了滞留的时间。四段法配以另外两个附加法令:储仓法、雇用法。储仓法,在扬州、汴口、河阴、渭口等地设置转运粮仓,赋税收上来之后,只要分段运往各地粮仓,只待适合航运的季节,再以转运,运往长安。雇用法是为了节省运粮户的时间,降低百负担,运输由官府出面雇佣船丁,再配以军队护卫,这样就不必让运粮户滞留在各个隘口,也不必担忧盗匪,减少损耗。刘使君,你给参详参详,此三法可能实施?”

刘安久久不语,脸色变化极其丰富,一会兴奋,一会苦思,良久之后才说道:“卫国公要七成钱财,就是为了把钱用到变法上面?”

薛崇训笑道:“正是如此!建仓、造船、通河、雇人,什么不要钱?我很早就想到这个四段法了,就愁没银子,现在可好,银子有了,我觉得可行性还是很大的。”

“哪里是可行性很大?”刘安怔怔道。

薛崇训皱眉道:“怎么,有什么问题?”

刘安叹息道:“今日刘某对卫国公的敬佩之心再无半点虚假!此法真是天人之合、绝妙之至,旷古绝今、治世之妙策也!佩服、感概,英雄出少年,刘某人不服不行……”

“哈哈!”薛崇训顿时大笑,“刘使君,你这恭维话实在太夸张了吧,不过我听着舒坦呢。”

刘安松了一口气:“卫国公怎么不早说呢?早知有此妙计,一石数鸟之策,我也不用担忧挂心那么久了。”

薛崇训叉着腰,得意洋洋地说道:“我只等太子那边的人打脸打到石头上,让他们闹,闹得越大、舆情越凶,咱们越是风光,嘎嘎……”

第十三章 树洞

运河上的一摊子事儿在京里能怎么闹,薛崇训大概也猜得出来,他也懒得去打听具体情况,只管做自己的事。按照现在的消息传递速度,等东都的事传到京里的时候,估计改革漕运的事宜也走上轨道了。一想到那些“仁人志士”得到消息时脸上的尴尬劲,薛崇训心里就非常得欢乐。

在行辕里呆了半个月,薛崇训已经安排刘安等官员分别负责筹建仓库、招募兵丁、胥役等具体事宜。他自己要做的就是制定法令和委任临时的官吏将领,这种事需要亲自过手,因为那些被自己亲自提拔的官吏以后会有派系的烙印,对扩大势力和影响力很有帮助。

他提着毛笔,一边写字,又一边修改,很认真地逐字逐句地制定漕运法令。一整天都在做这事。

临近旁晚的时候,刘安又来了一次,聊了一会公务便告辞了。薛崇训送走刘安回到书房,见那个侍候笔墨的奴婢正往砚台里倒水要重新磨墨,他便喊道:“不用再备墨了,今天就到这儿,把书房收拾收拾休息罢。”

那小丫头听罢低头应了一声,便先把砚台拿去清洗。薛崇训走到桌案前,将上面的纸张分类,等那丫头进来时又说道:“这些纸没用了,要烧掉。”

“是,郎君,我先烧这些纸,一会再收拾桌子。”奴婢说道。

薛崇训坐到椅子上,伸了个懒腰舒口气,感觉挺疲惫,不过因为办了不少正事有种充实感。他心情放松,这时候才注意了一下一整天都在听自己使唤的小女孩,十多岁的年纪,和裴娘差不多大……她确是让薛崇训想起了裴娘,瘦瘦弱弱的样子很温顺。

“叫什么名儿?”薛崇训随口问道。

她本来在烧纸,听到薛崇训问话,便站起身来,一本正经地屈膝执礼道:“回郎君的话,奴儿姓江,名字叫彩娘。”

“呵,中规中矩的还挺喜庆,不错不错。”薛崇训笑道。见她还垂手站在那里,他又说了一句,“一边做事一边答话就行,这里没有外人,随意便好。”

这时彩娘说了一句有些出乎薛崇训意料之外的话:“郎君可以随意说话,我却不能随意哩。”

薛崇训顿时被这句话吸引,不由得又转头多看了一眼她,沉吟片刻,若有所思道:“这一句有意思……不过这么一想,就算对你我也不能随意啊,我得注意自己的身份,用应该有的语气,说应该的话,才算得体,是吧?”

彩娘笑道:“通常阿郎们对下人说话,可不会像郎君现在这样说呢。”

薛崇训哈哈一笑,点头认了:“你这么一说,我发现自己或许算一个性情中人?”他沉吟不已,想着自己和刘安这些官僚说话,当然要用脑子说;就算是对宇文姬这样比较亲近的人、自己的女人,就能随便说么?总不能没事说些别人不乐意听的话吧。

兴许应该彩娘年龄小,就算在行辕里侍候的是有身份的人,见识比普通小娘多些,但依然无法理解薛崇训口里的性情中人是怎么回事,她也不知怎么回答,只得默不作声。不知道怎么说的时候最好什么也不说,说错话比冷场要尴尬多了。

薛崇训倒是习惯了这样的情形,有时候他会对身边的奴仆说一些莫名其妙的话,只因他们听不懂……他们自然就不知道怎么接话。

他叹了一气,说道:“我给你讲个故事。”

作为一个大官,对她这样身份的人讲故事,彩娘觉得特有面子,非常高兴地说道:“我听着呢。”

薛崇训脸上有些落寞地说道:“从前有个人,特别想说真话,可是又不能说,你猜他会怎么办?”

彩娘无辜地摇摇头,完全不明白薛崇训的故事有什么意思。

薛崇训也没管她,说道:“他会找一个树洞,然后把话说进树洞里,然后把那个树洞堵住,这样他的秘密就不会被人知晓了。”

彩娘很认真地说道:“那他为什么不找一个信得过的人说呢?”

薛崇训没说什么,看了一眼那些烧成灰烬的纸,拿起桌子上的草稿走出了书房。就在这时,天上忽然下起雨,他便沿着屋檐向外走。

过得一会,只见三娘迎面走了过来,手里拿着两把伞,说道:“我见下雨了,就叫人取了伞过来。”薛崇训点点头,把手里的纸递给三娘:“帮我放好,明天要用。”

回到内宅,薛崇训吃了饭,雨还没停,他忽然想在雨中走走,正巧晚上没有预订的访客,便打了伞,带着几个侍卫出门去了。

洛阳的繁华度和长安有得一比,人口稠密,商业繁荣,是东西方贸易的最重要的物资集散点之一,大唐数一数二的大都会。

薛崇训随便乱走了一阵,忽见街边有个卖艺的摊子,很多人打着伞都在那里看,一个壮汉在那里把一把大刀舞得虎虎生风,很精彩的样子。薛崇训自己也习武,所以对这种戏耍比较感兴趣,旁边那些逗猫逗猴的他却不注意。

“看看去。”他说了一句,便走过去观赏。

那壮汉阔脸,臂圆腰粗,穿了一件无袖的褂子,故意把膀子上一股股黝黑的肌肉露出来,舞得一阵,便抱拳道:“各位父老乡亲,献丑了。人有窘难,我媳妇看病需要钱财,不得已向各位讨几个赏钱,我们夫妻在此叩谢各位善人。”

Tip:无需注册登录,“足迹” 会自动保存您的阅读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