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祸11(1 / 2)

距离有些远 林一平 3740 字 23天前

“陈院长, 咱们哪组先来?”向主任询问陈文强。

“我和小李先来。你们歇一会儿了。”

“那好, 我就不客气了。”向主任扭动一下脖子, 把位置让开。其他人随即也都让开,给陈文强和李敏倒出位置。

陈文强是非常想成功地完成这例断臂再植术,同时还想要患者的手臂功能尽可能地得到恢复。

虽然从专业技术角度来说, 患者的伤情过重,再植成功的几率很渺茫,完全可以采纳稳妥的做法:为了保命舍弃断肢, 只做个简单的清创缝合术, 以后再安装假肢。

这是最简单、最便捷、风险最低的处理方法。规避了长时间的再植手术对休克患者的打击,也能避免再植术后出现的断臂没接活、最后患者因为手术打击而死亡的尴尬结局。

但是李敏先去门诊看了伤者,决定要冒着风险给伤者接断肢,老梁也支持她的这种选择。陈文强决定成全李敏。因为从小处来说, 他是想鼓励小李这孩子对伤者的仁慈之心。从大的方面看影响,这个手术若是能获得成功,标志着省院外科的水平又上了一个新台阶。

*

而向主任从听闻这个病例, 在往医院来的路上, 他就决定要做这个断臂再植术。他不是相信李敏的判断,也不是相信自己骨科的住院总,他是相信梁主任——今晚夜班的带组主任。

梁主任敢通知自己来看伤者后决定是不是要手术,那就是他在看过伤者后, 认为有接活的可能。

成功完成几十例断指再植术的向主任, 他迫切需要自己在骨科有新的建树, 能让全院的医护人员再像十年前那样, 提起外科就能想到自己。

而不是先想到谢逊、也不是再想到李敏。

他非常认真地、一丝不苟地给断臂的近端做清创。清创的质量,是下一步手术的基石。他把残臂交给梁主任和王主任处理,他是非常放心的。他相信他俩的人品和能力,相信俩人不会给有几率完成的这例手术添置麻烦。

至于陈文强和李敏那组的手术,他更不担心了。一旦取的血管不合格、不够用,绝对可以给自己提供在余生嘲笑陈文强几十年的好材料。

即便他是外科院长,他也是没招的。

*

向主任让出位置,就站到坐到圆凳上的陈文强的身后。他已经有几年没看过陈文强做手术了。上一次看陈文强做手术,好像是86年,应该是他刚从南方回来、回到省院的第一例开颅手术……这么一想,他才发现,原来不经意间,时间已经过去那么多了。

陈文强的那台开颅手术,给他留下极深的印象。但是这几年,向主任认为自己勤力不缀,在他的心里,他觉得自己的手术技巧是早已超过了陈文强。

尤其是最近一年来,骨科病床翻番后,他的手术量也直接翻番。外科大夫的手术技巧怎么来的?还不是从实践中、从临床手术中磨练出来的吗?

像李敏一年做了别人三年的手术量;像他陈文强,他现在一周才做几台手术?自己有时候一天做的比他一周都多。

可是等陈文强和李敏动手了,随着俩人摆弄显微器械的娴熟、血管清创做的干脆漂亮、血管吻合做的无懈可击,他发现自己这几年进步了,陈文强也没有原地踏步。

而且人家往前跑的并不慢啊。

陈文强只象征性地吻合了几针,就把术者的工作交给了李敏。然后所有人就看着李敏坐在助手的位置上,用左手拿着持针器,开始吻合血管。

向主任戴着显微目镜,挑剔地盯着针距,盯着李敏的入针深浅、出针的力度大小,他不错眼珠地盯着李敏牵拉5个零的缝合线、在3mm血管壁上施加的力度、不放过李敏打下的每一个线结。

没有滑结!

挑不出毛病,让他看到接活断臂的希望在增加;

挑不出毛病,也让他郁闷之气也在增加。

他本想借这个手术教训李敏几句的。让李敏以后别再插手骨科的断指再植手术。个小丫头片子,年纪轻轻的,胆大包天到什么手术都敢碰!可李敏这样漂亮的针法,让他无从开口教训人。

随之而来的是他压抑不住的羡慕。

“m的,老陈,你老小子怎么这么好命啊!”向主任控制不住,真心话脱口而出。

“我会投胎啊。你羡慕也没用。”陈文强戴着显微目镜、仗着没人敢碰他一点儿,就使劲地气人。

站在他身后的向主任果然被气到了。隔着口罩,器械护士都能听到他粗重的呼吸。

陈文强得意。非常得意。他明白向主任说的是什么意思。一台手术做的好坏,不全是靠着术者的技术,助手不仅决定了手术的速度,有时候甚至还能决定手术的成败。

前者大家好理解。后者就是助手不得力,万一在术中“捅娄子”、造成副损伤了,那术者就不得不放下正事去补漏洞……

其实在血管吻合这一块,陈文强知道自己早就不如李敏做得好了。哪怕在老梁和老李的眼里,自己临床经验更丰富,比李敏更稳妥,心理更稳定,可能被外界影响的更小。他都不动摇自己的判断。

因为实际上他自己明白在心理稳定这一块,他是更不如李敏的。李敏能够心无挂碍、能够全心致志、什么手术都敢想、什么手术都敢比试地、一往无前地向前冲,是因为李敏笃定万事有自己给她兜着的。

可是谁给自己兜着呢?到了自己现在这程度、这高度,要考虑失败的影响,要考虑,唉!要考虑的事情太多了……

*

陈文强退让给李敏做术者后,手术室里所有人的想法都是:这陈院长,为了培养李敏,这么大的手术都敢给李敏机会。是不是太冒险了?但随着血管吻合的进度,所有人都为这旗鼓相当的师徒俩的技术叫好。

不仅是个人的技术好,而是改由李敏做术者、陈文强做助手后,手术的速度更快了。快而且稳的默契配合,出来的就是高质量的血管吻合成绩,

这简直是外科大夫的视觉盛宴。

令人叹为观止。

向主任扭头说他的骨科住院总王大夫。

“小王,你要是有李大夫这样的血管吻合技术,断指再植我放开了让你做。”

王大夫双手抄在胸前的兜里,抬头看了向主任一眼说:“主任,我也想啊。李大夫从小就绣花、做针线活的,那针感要功夫劲的,我五年能练出来都不算慢了。”

骨科王主任接话道:“五年练出来也不迟,你不过就35岁,正是外科大夫最好的时候。”

“好好练。”梁主任也鼓励王大夫一句。“让我们这些老家伙在退休前,能看到你接了向主任的班。”

m蛋的!怎么说话呢。

“老梁,你是盼着我退休前被顶下去啊?”向主任愤愤。

“咱们外科大夫靠本事吃饭。你本事够,谁顶得了你?认孬种了?”

“你才孬种呢。”

梁主任哈哈一笑说:“那是,你老向什么时候承认过自己技不如人啊。再者说,骨科迟早要分科的。医大附院可早分出去脊柱外科、手外科了。咱们省院不也把胸外科从普外分出去了吗?”

器械护士注意到向主任的呼吸又变粗了有一分钟。

*

周主任有icu洪主任帮着调整伤者的生命体征和一般状态,他轻松多了。他觉得今天的这台手术,对自己来说完全是视觉的享受。不论看那一组的清创,都是前所未有的完美。及至看完李敏的血管吻合,他用胳膊肘撞了下洪主任说:“医大也真舍得。”

言外之意是李敏这样的女孩子,医大没留在附属医院的外科,走宝了。

洪主任则道:“是陈院长下了大功夫。要不是他给小李机会、栽培小李,小李在外科未必会有小黄做得好。”

“那是。老洪说了一句良心话。”陈文强很满意地接话。“当初小李跟着张正杰那组,干的就是抗大腿、换药、写病历的活。”

张正杰立即不干了,这不是当面挑拨自己跟李敏的关系吗?

“陈院长,咱们哪个人刚上班不是这么干过来的?向主任,我在骨科是不是也这么干了半年多?”

向主任立即帮腔张正杰:“是啊,咱们省院就是这传统。”

张正杰立即有了底气了:“老陈,小李特殊,她才上班两个月,你就敢让她做开颅的术者,咱们这手术间里也就她一个有这种机会了。”

一边站着的小黄听得简直要流泪了。洪主任说的那真是良心话的。可李敏的机会未免太好了。他太羡慕李敏的机会了。自己在普外待了两年多,程主任要是肯给自己一点儿机会,自己那至于回医大进修的时候,被带教老师喝骂:“你毕业两年多了,吃干饭去啦?”

这也就是自己是医大毕业的,换个别的人,以后连手术台的边都摸不着的。

可张正杰偏不放过他。

“小黄,你羡慕李大夫也没用。羡慕不来的,人家会投胎。”

“哈哈,可不是怎么地。”梁主任笑着接话:“不会投胎的,小学没读完就辍学的不知凡几。咱们这些人投胎的本事,说起来其实都还不错。老向,你说你是不是?”

“是什么?”

“你要早生20年,你有机会读书吗?”

“我要早生20年,那我肯定会参加长征做红小鬼了。”

话题越扯越远。从长征扯到二十多年前的徒步重上井冈山。

洪主任说:“当那什么好事儿啊。我都后悔早出生了十年,该坐在教室里好好读书的时候去种田。我就羡慕小黄和小李出生在好年月了。”

“他们算什么好。小时候没吃没喝的。要我说还是现在的孩子好,大米白面够管吃,一家就一个孩子,爹妈恨不得顶着怕摔、含着怕化、捧着怕风吹了。张主任、小刘,你俩的孩子差不多大,是不是这样的?”

除了小黄和李敏,其他人都积极参与到手术间里热闹的、独生子女到底好与坏的讨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