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9章坏透了(2 / 2)

我本闲凉 时镜 4469 字 18天前

没有出现过的,只有两人。

一个是几位大儒中,声望最高的襄阳学府计之隐,一个是事实上拥有最大能量的太师府大公子顾觉非!

而尚未公布的题目,只有第一题……

论议和。

那一道让他们望而却步的题目,那一道让他们倍感棘手的题目,那一道让他们顾左右而言他、甚至敷衍了事的题目!

完了……

在意识到这一点的一刻,剩下那二十多个人,几乎齐齐地心里一沉,原本满怀的希望顿时变得如同游丝一般细弱。

仅有少数几个觉得自己答得还算“巧妙”的人,还紧张地盯着孟济。

偏偏这时候,孟济这时候就好像知道他们在想什么一样,竟在念完第四个名字之后,停顿了好久。

众人的心,顿时就悬得老高老高。

二十几双眼睛,都盯在了孟济的身上。

但孟济只是将眼抬起来,看了前方这许许多多张面孔一圈,目光在角落里趴在某张书案的身影上一掠而过,才镇定地将后文念出。

“第一题,计老先生与顾大公子出。”

“选一人:薛迟。”

“计老先生与顾大公子——同录!”

什、什么?!

孟济此言一出,整个内堂里的人都惊呆了,几乎都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他们听见了什么!

第一题居然录了薛迟?

大将军府那个五岁的小破孩、小霸王?

而且还是计之隐与顾觉非一起录……

同时被两个先生看中,而且还是所有先生里最好、最有能量的两个?!

这……

这怎么可能?

内堂里几乎理解就“热闹”了一声,甚至有人忍不住小声地嘀咕了出来:“这到底在搞什么……”

当然,也有不少人朝着薛迟看去,全是异样的眼神。

可天才知道,这会儿被这消息劈得最蒙的就是他了!

在听到自己名字的那个刹那,他都差点没反应过来。

等到发现几乎所有人都回头来看他了,他才知道自己不是幻听,一时连头皮都炸了起来,傻傻地张大了嘴巴、瞪圆了眼睛:“我、我?!”

薛迟这神态,还有之内堂中其他人的反应,都被上首的大儒们看在眼底。

顿时,就有人皱了眉头。

计之隐脸上的笑容也淡了几分,看着这些人,一双通达的眼底,只有一种阅遍沧桑的了然。

他们初时虽然出去游玩,但回来之后也曾与顾觉非一道,将第一题的答卷大致扫看过了一遍。

顾觉非这一题出得的确争议。

可这些人也不看看,他们答的都是什么狗屁!

如今还有脸喧哗?

计之隐本就德高望重,门生遍朝野,根本都不怕得罪人,当下便毫不客气地开了口:“第一题的题目乃是我与让先一道出的,答卷也是我与让先一道阅看过的。如今录了个五岁稚龄孩童,好像你等都不大服气!”

“……”

堂内,瞬间就安静了下来。

计之隐声音更冷,这才续道:“若有哪一位高学之士心有不服,想要赐教,但请带上你的答卷,来找咱们理论个清楚!”

方才的安静,立刻变成了死寂。

一时间,竟无一人敢上前,更无一人敢直视计之隐那一双洞察世事的眼,光是想到他那一句“带上你的答卷”,便已经是满怀的羞愧与心虚了。

他们答了什么,他们自己能不清楚吗?

个个都是想要踏进官场的,步步小心,根本不敢真正写什么,顾左右而言他的比比皆是。

薛迟固然是个小孩。

可也许正因为年纪小,人情世故都不通,加之出身将军府,敢写,说不准还真写出一番见解来。

否则,怎会同时得了计之隐与顾觉非二人的青睐?

就算薛迟是个庸才,可在他们这一群人的衬托下,未必就不“鹤立鸡群”了。

众人想来,一时又是憋屈又是扼腕,可偏偏不敢呛声儿,也丢不起那人,竟没一个要上前理论。

顾觉非就站在计之隐身边看着,从头到尾没说一句话。

只有孟济观察着他脸色,隐约读出他意思来,眼见不会有人站出来了,便上前笑着打了个不算圆场的圆场。

“计老这是要跟大家论学问呢。不过今日考试已经耽搁了许久,怕是今日来不及了。现在还请大家将此事放一放,但请入选的五位,随同孟某出来,准备一下拜师之仪。”

下面顿时有人开始叹气。

入选了的那几个,却都是满面欣喜,闻言连忙走了出来,走到孟济身边,欲待一道去准备拜师的礼仪。

可就在这时候,一道小心翼翼还带着点胆怯的声音,忽然传了过来:“那个、请问一下,入选了一定要拜师吗?我、我可不可以不拜?”

“……”

全都愣住了。

不管是遗憾落选的那些人,还是已经走到了孟济身边的四个幸运儿,甚至是站在最前方的几个大儒,听见这话,莫不睁大了眼睛!

刷拉!

一大片目光,几乎瞬间朝着声音响起的方向看去——

竟然是薛迟!

他还坐在自己的位置上,没起身,颤颤地举起一只手来。

大约是众人的目光太吓人,一张稚气未脱的脸上添了几许害怕,一双乌溜溜的眼睛里,更是填满了十分的为难和纠结。

他是真的不想拜师啊!

明明就是过来玩一圈,可莫名其妙就过了第一轮,莫名其妙就被先生们看中了,还莫名其妙就要去拜师了?

完全搞不懂……

薛迟只知道,他想吃,想喝,想玩……

所以他诚实地举起了自己的手,诚实地表达了自己的想法,像是陆锦惜教的一样,做一个“诚实”的乖小孩儿。

可这一幕,落在众人的眼中,却着实让人忍不住生出一种想揍他的冲动!

唯有顾觉非。

先前就知道薛迟第一轮交白卷的事情,更有后来陆锦惜意有所指的那一句话,猜都猜到薛迟的态度。

此刻听见他说这一句话,是半点也不惊讶。

颀长的身躯一转,顾觉非轻笑了一声,打破了这内堂里诡异的安静,只对孟济道:“你们先去准备着吧,我与薛小公子聊两句。”

薛迟一下就傻了。

孟济自然领命,带人去了。

内堂里剩余的学子与大儒们,则都是相互看了一眼,虽特别想知道顾觉非要与薛迟聊什么,可人家都发话了,摆明是不想旁人听的。

所以他们也识趣,不多留,跟着就走了出去。

外头很快就热闹了起来,但内堂却一下变得空荡荡地。二十几张排开的书案上,还铺着未来及收起的笔墨,空气里墨香与花香氤氲,混杂在一起,格外有一种沁人心脾的味道。

只是,薛迟闻着,竟生出一种心惊肉跳、如坐针毡之感。

他就这么看着顾觉非从上面走了下来,不疾不徐来到了他的面前,唇角一勾便是一声轻笑,竟听不出半点不高兴来。

“你便是薛迟……”

薛况的遗腹子。

顾觉非当年就听过,只是今天之前,还从未见过。之前在楼上与陆锦惜相望时,瞧见薛迟,也不过远远看个轮廓。

可此刻,脚步一停,已经在薛迟书案前。

离得近了,顾觉非就看见了薛迟这一张脸。

即便脸上还有点婴儿肥,可完全遮不住这出色的五官。这更多遗承自其母,显得端整修雅,但这眉眼间的味道……

竟有三分,承自薛况。

这一瞬间,六年之前的一切,浮光掠影一般,从他脑海中划过。

衢州城中,一张张面黄肌瘦的脸;国库账册上,一分分如水流淌的雪花银;卷宗战报里,一笔笔名垂青史的丰功伟绩……

功是他,过也是他。

好好坏坏,都这么一张脸,都这么一副眉眼。

顾觉非打量的目光,一时有些深邃起来,但最终那些情绪都化作了一片暗光,飞逝无踪。

留在他眼底,能被人察觉的,只有一派温温然如玉。

“薛小公子不想拜我为师?”

分明看上去这样让人觉得亲切的人,可……

听见这话的薛迟,竟无端端有些害怕,回话的时候也不知怎么,下意识地就站了起来:“我、我只是不想拜师,并不是单不想拜您为师。家里学塾已经有先生在了……”

顾觉非一笑:“那小公子想不想知道,鱼与熊掌,如何兼得?”

“鱼和熊掌?”

薛迟明显听不懂,只觉他这话莫名其妙。

顾觉非也没介意。

他负在身后的一只手,只将那一只玉笛,轻轻一转,注视着薛迟。

“将军壮士,不必马革裹尸、黄沙埋骨;百姓黎民,可以丰衣足食、安居乐业。既然有的战争一开始便是错误,那小公子不想知道,这世间有没有两全之法,可以让它一开始就不发生?”

是他的答卷!

薛迟后知后觉,总算是听明白了,可顾觉非最后这一句话,却瞬间让他陷入了一种迷茫:有这样的办法吗?

他看向了顾觉非。

可顾觉非却并未有继续解答他疑惑的意思了。

他只是将视线一垂,声音从容:“天底下,每一本书都有千千万万种不同的读法,于是有了千千万万种不同的人。拜师礼还有一会儿,小公子可以坐在这里,慢慢地考虑……”

慢慢地考虑……

薛迟眨了眨眼,就这么看着顾觉非,却不知怎么竟从眼前这个曾与自己父亲齐名的人身上,看出了一点与他娘亲神似的感觉。

可更具体的,又说不上来。

他一时愣住了。

顾觉非却一下想起自己当初算计死薛况的种种前因后果,看着薛迟这一张脸,却是说不出什么来了,于是淡淡一笑,只转过身去,款步出了内堂。

外头人很多。

但本该去张罗拜师礼一应事宜的孟济,却不知怎么就站在门口三步远的地方,正等着他。

一见他出来,他本想开口说些什么。

可仔细一看,却发现此时此刻,顾觉非的神情,有那么一点微妙,一时便没说话。

顾觉非则是看了他一眼,忽然喟叹一般问了一句:“孟济,你说我这人,是不是坏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