捡漏(2 / 2)

《阳光小美女》的故事比较轻松,对导演的个人风格要求并不大,因此更加具备操作性。

对于这种便宜又好用的剧本,伊芙打算过段时间看完剧本之后就让公司将其买下来,而不是拿下优先购买权。

“对了,我们好像还没有合适的剧本分析师。”

如果是作为单纯的演员,可能一直都无法接触到什么是剧本分析师,什么是剧本医生。她之所以知道这些事情完全是因为担任了制片人的关系。

《穆赫兰道》的剧本是大卫-林奇自己写的,这当然用不着剧本分析师帮忙,但还是找了剧本医生进行检测。

所谓的剧本分析师其实是各个电影制片厂第一个阅读剧本的人。

编剧们写出来剧本之后并不会坐以待毙,而是会投递出去,发给各个不同的电影公司,希望能打动那些制片人,从而被买下。

制片人们接到这么多的投稿剧本当然没时间一一查看,这时候就需要找剧本分析师进行分析跟总结,将剧本里面的故事以及最核心的卖点用自己简单的话语提炼出来,然后再评估是否有继续讨论的价值。

要在短时间内将剧本的优点、缺点罗列出来,同时还得评价编剧在哪些地方有长处跟短处,或者说这个剧本跟哪些影片存在一定的类似状况,这样制片人才好参考。

这种方式完全是考验剧本分析师的鉴赏能力,有些好剧本就这样跟制片公司失之交臂,成为漏网之鱼。

伊芙相信《阳光小美女》肯定也被编剧投给了很多很多电影公司,但大部分时候都是被剧本分析师给枪毙了,不然的话优先购买权肯定被销售出去,这样才会让她捡漏。

《断背山》不存在捡漏的事情,谁都知道这个故事其实挺有意思,但有意思的剧本多了,谁会冒着亏本的危险去拍电影,任何投资方都不会那么傻。

利兹现在做的事情就有点像初级的剧本分析师,只是没有那么专业跟准确,同时效率也会低很多。

专业的剧本分析师一周要看近十个剧本,哪有时间仔细品尝、赏析角色对话的深层次联系,也没有足够精力去分析结构跟情节的隐晦联系。

有经验的编剧都会提前将剧本的优点写出来,让分析师去印证这些东西,而不是等他们自己去发现。

一层一层的挑选,不断淘汰,饶是如此都不一定能跟观众见面。

而剧本医生则是很好理解,就是给剧本看病诊断治疗的那类人。

剧本或多或少都会存在一定的问题,并且会跟导演、制片人的想法产生矛盾冲突,那么剧本医生就要抓紧时间修改。

很多电影开拍前、已经开拍了都还在改剧本,让剧本得以重新投胎。

人的身体会出现各种疾病,剧本也一样,五花八门的问题数不胜数,有时候只有一个问题,但有时候全是问题。

人设、故事背景、对话、结构、具体场景、逻辑关系等等都是需要修改的。

永恒影业暂时还用不上剧本医生,伊芙都还没有决定要投资制作哪一部影片,剧本都还没确定。

更何况这玩意儿太贵了,只要时间稍微充裕的话都会选择让编剧自己改,或者增加几名编剧进行辅助,各自处理擅长的那部分。

现在已经是2000年的秋季了,影片筹备还停留在最初那一部,开拍的话可能需要一年时间,上映就更久一些,最快也要等2002年才能推出第一部电影。

电影制作周期比较长,不是说这边提出一部电影就能立即拍摄然后放在电影院。

一下子就找到两个有潜力的剧本,伊芙现在心情非常不错,证明自己的选择没有错。

在现有剧本当中发现了两粒金子后,她对畅销书这边的期望也就大了很多,说不定也能碰到合适、尚未被发现的佳作,那该有多好!

可现实不会让她太顺心,欧皇不可能一直欧下去。

在卡尔提供的巴诺书店以及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的书目跟简介中,伊芙的确看到了很多熟悉的作品,但无一例外都是非常有名那种,直接卖了几百万册,这种畅销书的电影改编权怎么可能还在?

就算还在,那价格也不是刚刚成立的电影公司能承受得起。

※※※※※※※※※※※※※※※※※※※※

已经月末了,大家的营养液可别过期了呀~~~投给作者菌呗

晚上还有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