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二四二章 意决(2 / 2)

大周王侯 大苹果 1639 字 19天前

杨俊其实也反对郭旭和女真联合意图灭辽的计划,但杨俊反对的理由比较具体。根据杨俊这么多年来和辽人交手的经验,他认为辽人没那么容易便被击败,郭旭的计划很可能会失败。女真人虽然有些实力,但那似乎不足以成为胜利的砝码。杨俊认为,倘若一定要参与,和女真人联手还不如和辽人联手,帮助辽人平息女真之乱要更加的明智。

但辽人不识抬举,不肯以实在的利益来交换,只许以无足轻重的蝇头小利,所以惹恼了郭旭。但即便如此,还是以观望为好,也不至于去和女真联盟。这似乎是郭旭的意气行事。

另外,杨俊反对的原因也是基于大周的具体情形。大周虽号称坐拥雄兵两百万,但作为大周军队的最高统帅,杨俊是知道家底的。倘若出兵攻辽,能动用的也只有燕云边境的兵马。西北的二十万兵马是不能动的。西北厢兵都指挥使袁振乾所率的这只兵马坐镇西夏,是防止西夏诸部作乱的。那也是杨俊的嫡系。禁军也是不能动的,一旦大战开幕,京城禁军将是包围京城的唯一力量,京城的拱卫是不容削弱的。况且,禁军的战斗力也堪忧,和辽人还没交过手,他们其实并不值得信赖。

唯一可用的兵马便是燕云边境的四十万大军,他们长期驻守边镇,和辽人多次交手,作战经验和能力倒也有。但是,杨俊知道,这些兵马和辽人交手其实并不占上风。倘若真的有必胜之力的话,也不至于经常吃败仗了。兵马数量虽多,质量却不高。

这些倒也罢了,真正困扰的问题是军费的问题。一旦和辽人交战,出动大批兵马,则要耗费大量钱粮。而且这不是一时便能建功之时,倘若战事拖上个一年半载,拿什么支撑这一年半载的军费开支?这个问题根本就无法解决,杨俊想到这些事的时候,不免怀念去死去的方敦孺和严正肃来。这两人当初的变法举措虽然让人难以接受。但起码他们两个在短短的两年时间里让朝廷的国库充实了许多。迄今为止,朝廷之所以还能维持,其实还是拜他们两人所赐。如果不是这两人把手伸到了自己头上,搞什么精简兵马,搞什么军费包干,自己其实是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可惜的是他们非要在自己头上动土,那便怪不得自己了。

以上的几个重要的问题让杨俊不得不提出反对意见。事实上,他并不惧怕打仗。作为军人,他知道,唯有作战方可让自己的地位变得牢固且提升。他和吕中天虽然表面上平起平坐,但其实吕中天明显胜他一筹。吕中天可是掌握着朝政大权,可是能左右郭旭的唯一之人。而自己想要压制吕中天,需要的不仅是国丈的身份,更需要的是通过打仗让自己成为大周不可或缺之人,通过军功提拔手下大批亲信,让他们掌握大权。在地位上,在人脉上要能和吕中天进行抗衡,这才是自己今后能在朝中高枕无忧的根本。如果做不到这些,他如今的地位都是海市蜃楼,没准哪一天,吕中天说服了郭旭后便会对自己下狠手。

所以说,其实如果条件都能达到,杨俊是愿意领军出征的。他对自己的领军作战的才能还是颇有些自信的。

当郭旭单独召见杨俊,请他支持自己的计划时,杨俊便提出了条件。他可以支持皇上的计划,但皇上必须拨付足够的军饷,准许他随意调集兵将,准许他按照自己的想法领军作战。而且最重要的一点是,既然是皇上执意要进行这个计划,如果事有不谐,皇上不能怪罪自己,自己不愿背这个黑锅。

军费兵马指挥权方面的要求便罢了,这后面的要求却着实过分。那好比在告诉郭旭,将来吃了败仗,你自己担责,可别把责任推在我身上。郭旭心中的怒火可想而知,身为臣子,居然跟自己这个大周皇帝提出这样的条件,这说明自己在他眼里其实根本不算什么。郭旭很想当面训斥他,并问他,倘若计划成功之后他要不要这份功劳。但忍了再忍,还是将这些话咽下。他需要杨俊,无论是此刻支持自己的计划还是之后的领军出征,他都需要杨俊。数十万大军出征,押上这么大的赌注的大规模行动,干系重大。除了杨俊,他还想不出有谁可以胜任。

郭旭告诉杨俊,他的所有条件自己都能答应,只要他改变口径,支持自己的计划,说服吕中天也同意自己的计划。其他的事都好说。郭旭也答应杨俊,如果万一兵败,自己会承担所有的责任,不会让杨俊背黑锅。大不了自己下罪己诏昭告天下人。大不了自己亲自去跟辽人道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