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说,你把她一个人丢在了荒无人烟的垃圾场旁边?”
“是的,我对不起她!”男人突然大哭了起来,把在场的人吓了一跳。
“你觉得她是怎么死的?”师父继续问道。
“肯定是有歹徒贪图她的美色,强奸不成杀了她。”
“你怎么知道没有强奸成?”
“我。。。我。。。我猜的,我看衣服没有撕破。”
师父盯着男子的眼睛,足足盯了几分钟。男子逃避了师父犀利的眼神,低下头擦着眼泪。
“走吧,问完了。”师父转身走出接待室。
问话的突然结束,让我和刑警队长都很意外,赶紧小跑着追出接待室。
“您看,我们现在怎么办?”刑警队长面露难色,“要不要到那边去蹲点守候?”
“不用了,把这个男的控制起来吧。”师父斩钉截铁。
“啊?控制他?”别说刑警队长,就连我也很意外,抓错人被投诉是会很烦神的。
“他有疑点吗?”刑警队长问道。
“有!”师父依旧斩钉截铁,“他说了谎。”
“就是因为他知道没有性侵害吗?”我和刑警队长都比较差异,师父一向谨慎,不应该如此武断吧。再回头想一想,刚才的对话,也就性侵害这个问题有些破绽。
“楼上有会议室吗?”师父答非所问。
“有的。”派出所所长说道。
“让专案组来这里开会。”师父说道,“把投影仪架起来。”
半个小时以后,派出所会议室坐的满满的。师父操纵着投影仪,在介绍我们尸检所见。
一张张尸体照片翻过,侦查员们皱紧了眉头。估计这次的专案会开完,刑警们会更体谅法医工作的艰苦。
“按照尸检情况,今天找到了尸源。死者是住在庆丰新村的张月。”师父说道,“刚才我和张月的丈夫谈了次话,觉得他疑点很多。”
刑警们神态各异的听着师父说。两天不眠不休的工作让大家精疲力竭。
“首先,当场在场的人都意识到了这个疑点。他的潜意识,断言张月没有被强奸。这他不应该知道。”师父说,“其次,她说张月最后是在荒无人烟的垃圾场附近地区被害的。这个显然不可能。”
“为什么不可能?杀完人,包裹以后直接抛尸,看样子很合逻辑。”
“第一,如果是偶遇歹徒被害,歹徒不会花那么多心思去包裹尸体,有什么意义呢?”师父切换到了尸体被包裹的原始状态的幻灯片,“第二,如果是在垃圾场附近偶遇熟人,熟人作完案,要藏匿尸体,应该抛去更远的地方,不会抛尸在离杀人现场那么近的垃圾场。而且在荒无人烟的地方碰见熟人,几率太小了吧。”
我们都呆呆的听着,总觉得这样的怀疑理由并不充分。
“我认为张月不可能在野外遇害的依据不仅仅是这些。”师父看出了我们的质疑,“我有充分的依据支持张月是在室内被害的。”
师父打开原始尸体的照片:“大家看。包裹、捆绑尸体的物件有:编织袋、塑料膜、崭新的电线和电话线。尤其是塑料膜,是两层,两层外形、规格完全一致的这么长的套筒状塑料膜。你们觉得如果在野外作案,会有这么充分的时间、花这么多心思来包裹尸体吗?这心理素质也太好了吧!现场即便是空旷的野外,也是偶尔有人路过的。”
我们觉得非常有道理,都在频频点头。师父喝了口茶,接着说:“另外,在野外作案,能够在短时间内找到这么多捆绑、包裹尸体的物件吗?那他的速度也太快了。”
“附近不是有垃圾场吗?那里什么都有。”
“如果是在垃圾场寻找捆绑的工具,最有可能找来的是垃圾场很多的、更易于捆绑的软质绳索,而不应该是不易捆绑的硬质的电线。而且电线和电话线上都是新鲜剪短的痕迹,犯罪分子何必舍易取难呢?我们的家里可能没有绳索,但肯定有一些电线和电话线。”
“那为什么说是短时间内捆绑包裹啊?可能是杀了人,然后几个人分头回家去找包裹尸体的物件,回来再包裹尸体呢?”我问道。
“你是法医,不应该问这个问题。我们知道,尸体死亡后1-2个小时就会出现尸僵,尸僵形成以后尸体就很难屈曲了。而我们看到的尸体是处于完全的屈曲状。而且在尸体被屈曲之前,已经套了两层塑料膜。也就是说,凶手是在尸僵形成之前,完成了捆绑、包裹、屈曲装袋的程序。在荒无人烟的野外,在1-2个小时之内找到这么多物件,完成捆绑包裹然后装袋,多难啊。所以,我觉得张月被杀的第一现场是在室内。”
“那可能是张月和她丈夫分开以后,被人劫持到有这些物件的室内,杀害以后再抛弃到垃圾场呢?”有侦查员问。
“这个可以排除。因为我们通过尸体检验,没有发现死者有约束伤和抵抗伤。也就是说死者死前没有被控制的迹象、也没有明显的抵抗动作。她应该是在不注意的情况下被掐死的。”
“如果是有两三个人控制她呢?她一个弱女子,被两三个人控制,她也不敢反抗啊。”又有侦查员提出设想。
“是一个人包裹尸体的。”师父继续斩钉截铁。
“一个人包裹尸体都能看出来?”连我都觉得很不可思议。
“大家看一看。尸体的双手是被捆绑在一起,然后和躯干捆绑在一起的。对吧?而且捆绑的地方,没有生活反应。也就是说,人死了以后才捆绑双手、再把双手捆在腰上。”师父神秘一笑。
大家恍然大悟。是啊,死后再捆绑尸体的目的只有一个,把尸体的双手和躯干固定在一起,才方便用一个直径不大的塑料套筒套住尸体。如果是两个人,完全可以一个人包裹,另一个人固定双手,就没有必要花这么多劲找各种绳索捆绑尸体了。
“综上所述,死者应该是在一个室内,在趁人不备的情况下被人掐死,然后迅速被捆绑、包裹、折叠、放进编织袋。既然是趁其不备杀人,而且杀人后又要藏匿尸体,所以应该是熟人作案。”
这就是最简单的现场重建。
大家都纷纷点头认可。“但是,即便明确了是一个熟人、室内作案,也不能确证就是张月的丈夫干的啊。张月不可能就她丈夫这么一个熟人嘛。”没有拿到证据,刑警队长很不放心。
“我没有说一定是她丈夫干的,只是很怀疑他。”师父说,“他总是强调他们是在垃圾场附近谈话,张月是在垃圾场附近失踪的,对垃圾场这个地方很是敏感,给人的感觉就是欲盖弥彰,制造张月是在垃圾场附近遇袭的假象。”
“接下来怎么办?”
“办手续,搜查张月的家。”
很快,我们到达了张月的家,用从男人身上扣押下来的钥匙打开了房门。搜查工作进展的很顺利,很快我们就从他家的工具柜里找到了形态一致的绿色电线和被剪短的、剩下的电话线头。
等我们重新返回派出所,刑警队的审讯工作依旧阻力很大,张月的丈夫叫嚣着要投诉民警,他完全没有低头认罪的态度。
“看看这个在喊。”师父把装在物证袋里的电线和电话线仍在男人的面前。
“这个能说明什么?你家没有电线?你家没有电话线?”